《披裘负薪》成语故事_《披裘负薪》典故出处解释
词源: 汉·王充《论衡·书虚》:“延陵季子出游, 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 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嗔目拂手而言曰:‘……吾当夏五月, 披裘而薪, 岂取金者哉!’”词由: 春秋时候, 吴国延陵郡的季子有一次出外游玩, 看见路上有别人失落的金子。这时, 正当是炎热的五月天, 迎面却来了一个身披裘皮衣的樵夫。于是季子大声呼喊道:“打柴的,那里有金子,快去取了来!”谁知打柴的听了把手中镰刀往地上一摔,瞪眼睛摇摇手说:“你身居高位,仪貌端庄,为什么把别人看得那么低下,出语如此粗野呢!我盛夏五月打柴都穿着裘皮衣,难道是个取不义之财的人吗?”季子被当头一棒,当即表示歉意,并要请问姓字。打柴人说:“你是个徒有其表的人,不值得告诉你姓名。”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词义:披着裘皮衣,背着柴薪。裘:皮衣。负:背、担着。薪:柴。常指人的孤高清廉,隐逸贫居。亦作“五月披裘”、“负薪裘”。
书证:北朝·周·庚信《小园赋》:“三春负锄相识,五月披裘见寻。”唐·李白《杭州送裴大泽时赴卢州长吏》:“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唐·王绩《游北山赋》:“勿据梧而策杖,亦披裘而负薪。”唐·王昌龄《放歌行》:“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