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漆身吞炭》成语故事_《漆身吞炭》典故出处解释

《漆身吞炭》成语故事_《漆身吞炭》典故出处解释

词源: 《战国策·赵策一》:“豫让又漆身为厉, 灭须去眉, 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 变其音。”词由: 战国时晋国有个义士叫豫让, 先在范中行氏那儿做事, 因不被重用而投奔了知伯, 知伯很宠爱他。三家分晋时,赵襄子最恨知伯, 把知伯杀了, 并将知伯的头骨做了饮器。豫让逃躲山中, 后更姓换名, 到赵家的王宫里打扫厕所,想刺杀襄子。很快, 赵襄子发觉了豫让...

词源: 《战国策·赵策一》:“豫让又漆身为厉, 灭须去眉, 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 变其音。”

词由: 战国时晋国有个义士叫豫让, 先在范中行氏那儿做事, 因不被重用而投奔了知伯, 知伯很宠爱他。三家分晋时,赵襄子最恨知伯, 把知伯杀了, 并将知伯的头骨做了饮器。豫让逃躲山中, 后更姓换名, 到赵家的王宫里打扫厕所,想刺杀襄子。很快, 赵襄子发觉了豫让。襄子钦佩这个人是个义士,把他放了。豫让回山后, 又在身上涂了漆, 成了癞子; 还剃光眉毛和胡须,破坏了自己的面容。当他跑回老家,他妻子认不出来,但声音却听出是丈夫后,豫让又口吞火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了。不久, 他又藏在赵襄子路过的桥下行刺襄子, 又给逮住了。当要杀他时, 豫让恳求赵襄子给他取义成仁的机会, 即请襄子拿出件衣服来, 让他砍上几剑, 表示为知伯尽了报仇的大义, 然后自刎。赵襄子又真的成全了他, 而后豫让拔剑就颈死了。

词义: 身上涂上漆, 变成癞子; 喉咙吞火炭, 使声音变得嘶哑。指故意改容貌变声音, 使人不能辩认,以达到某种目的。亦作“吞炭漆身”。

书证: 《三国志·魏志·毋丘俭传》裴松之注:“斯义苟立, 虽焚妻子,吞炭漆身, 死而不恨也。”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这番举动, 也就如古人的卧薪尝胆、吞炭漆身一般。”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