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棱两可》成语故事、历史由来、比喻示例
摸棱两可
唐朝武则天时,文学家苏味道被任命为宰相。
苏味道知道则天皇帝独断专行,很难侍候,因此处处小心,不敢拂逆皇帝之意,说话圆滑,以保持自己的相位。
证圣元年(公元695年),苏味道因内史李德昭一案受到牵连,被贬为集州刺史。但后来他又被召回,官复原职。
几年后,他又因得罪了武则天被撤职,关押至专门拘押三品大员以上罪犯的“三品院”。在三品院中,不少获罪的大官照常大吃大喝,但苏味道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他不敢高卧,只在屋角摊一席地铺,一日三餐不进荤腥,吃的是粗茶淡饭。
武则天知道他狱中的表现后,又将他官复原职。他复职后,更加事事小心,生怕再次得罪武则天。
这年暮春三月,忽然下了一场大雪,苏味道带着一批官员向武则天朝贺,说天降瑞雪,是祥瑞之兆。
不料有位御史向武则天奏道:“现在已是暮春,这场大雪将给农作物带来灾害,那些恭贺者都是阿谀之徒。”
武则天听了,狠狠盯了苏味道一眼,拂袖退朝。
苏味道心中忐忑,回到相府,恰巧有个亲近的门生求见,向他请教为官之道,苏味道感慨地说:“处理任何事情,千万不要决断得十分明白,否则一有错误必定受罚。所以,只要像用手摸棱一样,在两可之间就可以了。”
这番话传开后,人们便私下给他起了个绰号:“苏摸棱。”
后来,“摸棱两可”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对一件事情两个方面都认为可以,表示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张企荣)《旧唐书.苏味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