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不识庐山真面目》成语故事、历史由来、比喻示例

《不识庐山真面目》成语故事、历史由来、比喻示例

不识庐山真面目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的南面。相传在西周武王时,有一个名叫匡俗的高人,在山上结庐而居。他住的几间茅屋,就被称为匡庐。周武王曾多次派人来请他出去做官,但都遭到拒绝。后来,人们便把匡俗隐居的这座山称作庐山。庐山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最高的汉阳峰,海拔有1400多米。由于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庐山成了一个绝佳的游览胜地。另外,因为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

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的南面。相传在西周武王时,有一个名叫匡俗的高人,在山上结庐而居。他住的几间茅屋,就被称为匡庐。周武王曾多次派人来请他出去做官,但都遭到拒绝。后来,人们便把匡俗隐居的这座山称作庐山。

庐山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最高的汉阳峰,海拔有1400多米。由于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庐山成了一个绝佳的游览胜地。另外,因为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往往让人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

北宋时杰出的大文学家苏轼,也曾游过庐山,并写下了一首《七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的大意是:正面看高岭横空,侧面看却成了一座峭峻的奇峰。随着远近高低角度的不同,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为什么一下子看不出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处身在庐山的环抱之中。

后来,“不识庐山真面目”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宋.苏轼《题西林壁》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