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9日星期六
首页/成语大全/《一鼓作气》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一鼓作气》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一鼓作气见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春秋时期,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国的消息传到鲁国,鲁庄公气得暴跳如雷,说:“我当初不该不听施伯的话,把管仲放跑了。他们根本就没有把鲁国放在眼里,照这样下去,鲁国还能保得住吗?”他就开始加紧练兵,铸造兵器,打算报仇。齐桓公知道之后,想先下手为强,先打到鲁国去再说。管仲拦住齐桓公说:“主公刚即位不久,本国还没有稳定,列国还没有...

一鼓作气

见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

春秋时期,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国的消息传到鲁国,鲁庄公气得暴跳如雷,说:“我当初不该不听施伯的话,把管仲放跑了。他们根本就没有把鲁国放在眼里,照这样下去,鲁国还能保得住吗?”他就开始加紧练兵,铸造兵器,打算报仇。齐桓公知道之后,想先下手为强,先打到鲁国去再说。管仲拦住齐桓公说:“主公刚即位不久,本国还没有稳定,列国还没有交好,老百姓还不能安居乐业,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去打人家呢?”齐桓公不听管仲的劝告,在公元前684年(鲁庄公十年),拜鲍叔牙为大将,带领大军一直往鲁国的长勺打过去。

鲁庄公听得探军报告,气呼呼地对大臣们说:“齐国太过分了!咱们非得跟它拼一下子不可了!”施伯说:“我推荐一个人,请他来带兵,准能对付齐国。”鲁庄公急着问:“谁呀?快去请!”施伯说:“这个人姓曹名刿(ɡuì),自小跟我交好,文的武的全都行。要是咱们诚心去请他,他也许肯出来帮助咱们。”鲁庄公马上派施伯去请曹刿。施伯见了曹刿死死地央告,曹刿见他诚恳,就跟着施伯去见鲁庄公。

鲁庄公问曹刿怎样才能打退齐军。曹刿说:“全国上下一条心,就能打退敌军。具体怎么打,那要看具体情况。因为打仗要随机应变。”鲁庄公立刻拜他为大将,带领军队去长勺抵抗齐军。

曹刿到了长勺,扎下军营,摆好阵势。齐军统帅鲍叔牙上回打了胜仗,知道鲁军不敢先动手,他就下令击鼓向鲁军发动了进攻。

鲁庄公听见齐军进攻的鼓声,就急着下令击鼓迎战。曹刿劝阻说:“不行,时机没到。他们打赢了一回,现在正在兴头上,等一会再跟他交战。”齐军见鲁军没有动静,瞧瞧鲁军的阵势很坚固,没法打进去,呐喊了一阵子就退回去了。

过了一会儿,齐军又击鼓进军,鲁军仍然是只坚守阵地,一个兵也没出来。齐军呐喊了半天,没人跟他打,使不出劲儿来,觉着没有意思,只好又退回去。

鲍叔牙决心再攻击一次,他认为鲁军总是不出兵,是不是在等救兵,现在再攻击一次,准能赢了。齐军已经折腾了两次了,有点儿腻烦了。这第三次进攻,鲁军恐怕还是不出来。可是进攻的命令下达了,不能不去应付应付。谁知齐军第三次击鼓进攻之后,曹刿对鲁庄公说:“这回可以击鼓反攻了。”鲁军早就憋足了劲儿,把鼓擂得“咚咚咚”震天响,将士们随着出击的鼓声,一下子奋勇冲杀了过去,齐军一见就吓懵了,被打得狼狈不堪,四散逃窜。

齐军拼命往回跑,鲁庄公就要追上去。曹刿说:“等一等,让我去瞧瞧。”他就跳下车去,查看了齐军的车轮子的印迹,然后又跳上车,一手扶着横档木往前细细瞧了瞧,才发令说:“快追!追上去!”就这样一直追了三十多里,得到了齐国的许多兵器和车马。

战斗结束之后,鲁庄公不解地问曹刿:“齐军前两次击鼓进军,你怎么不击鼓反攻?”曹刿说:“临阵打仗全凭一股子劲儿。击鼓就是催人起劲儿。击头一次鼓,将士们最有劲儿,第二回就差多了。第三回就是鼓响得再厉害,也没有多大的精神头儿了。这个时候趁着齐军没有劲头儿的时候,咱们劲头儿最大的时候一鼓作气打过去,怎么能不打胜仗呢?”这就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鲁庄公和将士们听后都点头服气。

可是,鲁庄公和将士们还是不明白:齐军已经逃跑了,怎么不立刻去追呢?曹刿说:“打仗的时候,敌军逃跑也可能是个计策,说不定前面还有伏兵。我瞧见他们的车轮子的印迹乱了,旗帜也倒了,才断定齐军是真的打了败仗而逃跑,才毫无顾忌地让将士们追上去。”鲁庄公听后,佩服地说:“你真是个精通战事的将军!”

这个典故是说:打仗或做事靠的是勇气。后来用来比喻抓住时机,一下子把事情或任务完成。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