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饮鸩止渴
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霍谞传》。
霍谞(xǔ),字叔智,东汉人。他少年时就发奋苦读,四书五经无所不通,人们都称他为“神童”。长大后,做过廷尉的官职。
当时,大将军梁商在朝中权力很大。一次,有人向梁商告密,说地方官宋光擅自修改朝廷的章法。梁商不问青红皂白,把宋光关进了洛阳的监狱,并把他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
宋光是霍谞的舅舅,在郡里当官,由于他秉公执法,得罪了当时的权贵,以致于遭受迫害。霍谞对舅舅宋光的事,心知肚明,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当时只有十五岁的霍谞日思夜想为舅舅伸冤。最后决定给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辩白。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宋光作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得到朝廷的重用,怎么会触犯死罪而篡改朝廷的章法呢?这正好比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饮鸩(饮鸩止渴)。如果这样的话,还没等东西进入肠胃,到了咽喉处人就已经断气了,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
梁商读了霍谞写给他的信,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对霍谞的才学和胆识也很赏识,便上疏请求汉顺帝刘保宽恕宋光。
没过几天,汉顺帝刘保便派人释放了宋光。
从此以后,霍谞的名声迅速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鸩(zhèn):传说中的一种毒鸟,用它的羽毛浸泡的酒,喝了能毒死人。这个典故原为“止渴于鸩毒”。是说:为了解渴而饮毒酒。比喻不顾严重后果用十分有害的办法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