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1日星期六
首页/成语大全/《退避三舍》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退避三舍》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退避三舍见春秋·左丘明《左传·禧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周襄王十五年),公子重耳因晋国发生内乱逃亡在齐国七年之后,到了南方的强国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定有大的作为,用丰盛的酒宴像接待贵宾那样招待他。酒过数巡,楚成王问重耳:“公子如果有一天回到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机灵的重耳,听楚成王这么一问,躬身立起回答说:“姣童美女,玉石锦帛,您这里有...

退避三舍

见春秋·左丘明《左传·禧公二十三年》。

公元前637年(周襄王十五年),公子重耳因晋国发生内乱逃亡在齐国七年之后,到了南方的强国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定有大的作为,用丰盛的酒宴像接待贵宾那样招待他。

酒过数巡,楚成王问重耳:“公子如果有一天回到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机灵的重耳,听楚成王这么一问,躬身立起回答说:“姣童美女,玉石锦帛,您这里有的是;禽羽兽毛,象牙犀革,更是贵国的特产。要是托您的福,我果真能回国当国君的话,我愿与贵国保持友好关系。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在原野上相遇交兵的时候,我一定命令全军避君三舍,表示对大王恩德的报答。如果我这样做了,还得不到您的谅解,那我就左手执鞭握弓、右手佩着箭囊、弓袋,再与您拼杀。”

重耳这番话,言辞虽然委婉,但楚国的令尹(相当于相国)听了非常生气,暗地里劝楚成王杀掉重耳,以除后患。楚成王则认为重耳志向远大,严于律己,身边又有一些有才能的人为他出谋献策,将来一定能振兴晋国。公元前636年,重耳便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夺取了王位,做了国君,这就是晋文公。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果然在中原地区发生了军事冲突。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气势汹汹地向晋军扑来。晋文公重耳不敢负恩失信,下令晋军退避三舍。当晋军后退九十里后,楚军仍穷追不舍。

晋军撤到城濮(今山东省鄄城)驻扎下来。楚帅子玉错误地认为晋军怕他了,又向晋军扑去。结果楚军被晋军打得大败而逃。

舍:春秋时期行军的里程,合当时的三十里。这个典故原为“避君三舍”。是说:主动退让回避三舍。比喻回避、退让,以免发生冲突。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