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抱薪救火》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抱薪救火》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抱薪救火见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三》和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战国末年,七雄鼎立。魏国地处中原,背靠秦国,成了各国诸侯的必争之地。后来,秦国一天天强大起来,自秦昭王起就采用魏国人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地攻打邻国。公元前275年(秦昭王三十二年),秦国军队一直打到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城下,魏王被迫献出一些土地请求讲和。公元前273年,秦国又向...

抱薪救火

见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三》和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

战国末年,七雄鼎立。魏国地处中原,背靠秦国,成了各国诸侯的必争之地。后来,秦国一天天强大起来,自秦昭王起就采用魏国人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地攻打邻国。

公元前275年(秦昭王三十二年),秦国军队一直打到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城下,魏王被迫献出一些土地请求讲和。

公元前273年,秦国又向魏国进兵。夺取了魏国的八座城池,斩杀了魏军二十多万人。

魏王向大臣们寻求退兵的良策,主张向秦国割地求和的大将段干子说:“大王,我的密探得到消息,秦国只是想得到魏国的南阳(今河南省济源至获嘉一带),如果我们主动把南阳割让给秦国的话,秦王肯定会退兵。”其他大臣听段干子这么一说,也纷纷附和说这样做好。

这时,正好合纵抗秦的倡导者苏秦的弟弟苏代在魏国。苏代忙上前对魏王进谏说:“大王,请不要听他们的话。段干子割地求和的建议是一个亡国的坏主意。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还剩一点土地,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如果魏国老是把土地割出去,秦国的胃口会越吃越大,这样一来,魏国离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

苏代又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的房子着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他却抱薪救火,结果他的房子被烧了个干干净净。柴草(薪)不但不能灭火,反而会助长火势。”

苏代最后说:“大王若拿魏国的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薪救火吗?”

魏王不听苏代的劝告,把南阳地区割让给秦国求和,结束了这场战事。秦国并没有因此罢手,在其后的近四十年间,仍不断地侵占魏国的土地。公元前225年,魏国终于被秦国所灭。

薪:柴草,柴火。这个典故是说:抱着柴草去救火只能使火更大。比喻采用错误的办法消灭灾祸,结果只会使灾祸更大。也作“负薪救火”。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