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望重》的成语故事及典故寓意
德高望重
释 义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 处
《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说 明
近义词:德才兼备、众望所归。反义词:无名鼠辈。
典故之旅
东晋时期,取得淝水大战胜利的谢安去世后,晋武帝的同母兄弟司马道子掌握了朝政大权。此人无德无才,私欲极重,又沉溺饮酒,使得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更加激化。而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趁势谋得高官厚禄。此人生性更为贪婪,权力欲很强,培植了许多党羽。这些阿谀奉承的奸佞小人将其称为一时英杰、风流名士。司马元显于是变得更加骄傲豪侈,厚颜无耻地让礼官上奏,说他司马元显德高望重,且总掌国事,受到朝廷内外官员的一致尊敬和爱戴。到了后来,司马道子身患疾病,根本无心于朝政,整天醉生梦死,只管自己花天酒地地享受,朝中更加人心涣散。而这个无耻的司马元显则如愿以偿地从父亲手中得到了朝政大权。
就在司马氏父子昏庸误国之时,以长江中上游的荆州为根据地的桓玄势力不断膨胀。兴元元年(402),司马元显为打破桓玄对京城的粮食封锁,夺取对长江中上游的控制权,发兵讨伐桓玄。桓玄上表斥责司马元显的罪行,举兵东下,轻而易举地攻入京城建康,夺得了朝廷的控制大权。而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父子,先后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