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经地义》的成语故事及典故寓意
天经地义
释 义
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出 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说 明
近义词:理所当然、毋庸置疑。反义词:岂有此理。
典故之旅
昭公二十五年,周景王姬贵去世,按规矩应该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敬继位。但是,景王生前曾与大夫宾孟商议,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长子朝为世子。这样,王子朝也有资格继位。于是,周王室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晋顷公召集各诸侯国的代表会盟,商讨如何使王室安宁。主持会盟的赵鞅向子太叔询问揖让、周旋之礼。子太叔说:“你说的这些只是仪式,不是礼。”赵鞅又请教什么叫“礼”。
子太叔回答说:“游吉曾听到郑国早先的子产大夫这样说过:‘礼是上天的规范,大地的准则,老百姓行动的依据。’……”他口若悬河,将礼的来龙去脉,说得头头是道。赵鞅听得入了神,感慨道:“礼真是宏大到了极点。”
子太叔接着又说:“礼是上下的纲纪,天地的准则,百姓生存的凭借,因此先王尊崇它。所以人们能够从不同的天性经过改造或直接达到礼,这就是成人。”赵鞅说:“赵鞅啊赵鞅,请牢牢记住这些话,并终身奉行。”
于是赵鞅提出各诸侯国应全力支持敬王,为他提供兵卒、粮草,帮助他第二年从王室迁回王城。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