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及典故寓意
完璧归赵
释 义
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说 明
近义词:物归原主。
典故之旅
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罕世宝玉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垂涎三尺,非常想要据为己有。秦王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座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秦强赵弱,不敢得罪秦王。但秦国不是讲信义的国家,万一将和氏璧送了过去,秦王又不给十五座城池,赵国不仅亏大了,而且会被天下人耻笑。赵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一帮大臣也个个束手无策。
就在这时,宦官缪贤向赵王推荐了自己的家臣蔺相如。赵王也没有别的选择,便召见蔺相如,向他询问如何应对秦国之事。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和氏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衡量一下两种对策,宁可答应它,使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觉得此人很有头脑,便问他谁可以出使秦国。蔺相如回答说:“如果大王还未找到合适之人,我愿意捧着璧前往秦国。我向大王保证:秦国将城池给赵国,我就把璧留给秦王;如若秦国不将城池给赵国,我就一定将完整的璧带归赵国。”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池给赵国之意。蔺相如就故意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借此拿回了宝玉。只见他背靠庭柱而立,气愤地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到和氏璧后不肯兑现承诺,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我将璧送来。为此赵王斋戒五天,然后才让我捧璧起程,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无奈,只得拿出地图指点十五座城池,说是要划给赵国。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斋戒五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已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
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