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指气使》的成语故事及典故寓意
颐指气使
释 义
颐:下巴。指使别人时不用嘴说话,只是摆动下巴或口鼻哼气而已。
出 处
《旧五代史·梁书·李振传》:“振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朋附者非次奖升,私晋者沈弃。”
说 明
近义词:趾高气昂、发号施令、盛气凌人。反义词:低声下气、卑躬屈膝。
典故之旅
唐朝末年,太尉朱温把持朝政,皇帝成了他的傀儡。在朱温的威迫下,唐昭宗带着文武百官迁到洛阳,朱温经常派心腹李振前去查视。
这个李振是个狗仗人势的小人,当初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名落孙山,因此十分憎恨那些通过读书做官的人。他曾经对朱温说:“这些人自视清高,称自己是‘清流’,应该把他们都投入黄河中,让他们变为‘浊流’。”后来他果然帮着朱温设计杀害了几十名朝廷大臣,并把这些人的尸体都抛到黄河里。
李振每次来洛阳,一定会把几个他看不惯的官员罢免,人们都称他为“猫头鹰”。他见朝中的官员,总是颐指气使,旁若无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朱温篡权建立后梁政权后,李振当上了户部尚书。但没过多久,后梁被后唐所灭,李振也成为俘虏,被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