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及典故寓意
纸上谈兵
释 义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说 明
近义词:徒托空言、坐而论道、夸夸其谈。反义词:言必有中、胸有甲兵。
典故之旅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但是他的父亲始终不认为赵括善于用兵。
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峙,老成持重的大将廉颇深知秦军强悍,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秦军派间谍散布谣言,说:“廉颇年成老朽,秦军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信以为真,就要让赵括取代廉颇。丞相蔺相如觉得不妥,对赵王说:“大王因为赵括是名将之后,名声很大就重用他,就好比是胶住了柱子去弹瑟。赵括虽然学过许多兵法,但没有运用,不懂得变通,将会误事。”赵王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认为儿子不适合担任赵军主将,进宫面见赵王,说:“知子莫如父,当初赵奢对我说过,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赵括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要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赵王问:“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作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从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大王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不称职的话能让我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
赵括到了长平前线,将廉颇固守营垒的方略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结果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最终一败涂地,自己被秦军射死,部下四十万人马成了秦军的俘虏。从此赵国一蹶不振。后人将赵括的事迹概括为成语“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