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成语出处、故事、正反义词
打草惊蛇
成语出处
宋 · 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成语解析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
成语故事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当一名小官,但因贪图小利,常常收受贿赂。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收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列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所做的勾当一模一样。他一边看状纸,一边发抖,说:“这明明是在列数我的罪状嘛!”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了状纸要怎么批,不自觉地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被你惊动了啊!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秦穆公准备发兵攻打郑国,他打算和安插在郑国的奸细里应外合,夺取郑国都城。但是由于秦国准备不充分而打草惊蛇,使郑国得到了秦国袭郑的情报,于是郑国逼走了秦国安插在内部的奸细,做好了战斗准备。结果秦国惨败。
快乐学习屋
打草惊蛇:今多用来比喻做法不谨慎,反而使对方有所戒备。
例句:警察调查的时候不能使罪犯察觉到有任何的风吹草动,这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
近义词:操之过急、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急功近利
反义词:欲擒故纵、引蛇出洞、敲山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