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借琴传情表达心声《琴心相挑·声情并茂》故事讲解

借琴传情表达心声《琴心相挑·声情并茂》故事讲解

借琴传情表达心声成语 琴心相挑 声情并茂解释 用琴声表达心意与爱慕之情。后者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琴心挑之。”清《续板桥杂记》:“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在古代,琴棋书画是文人墨客修身必备的技能,故称“琴棋书画,文人四友”。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不管时...

借琴传情表达心声

成语 琴心相挑 声情并茂

解释 用琴声表达心意与爱慕之情。后者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琴心挑之。”清《续板桥杂记》:“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

在古代,琴棋书画是文人墨客修身必备的技能,故称“琴棋书画,文人四友”。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琴棋书画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伏羲发明琴瑟,尧舜发明围棋,书法艺术出现在公元前2300 年。绘画和书法同时出现,文献记载最早的画家是舜帝的妹妹。

我们的老祖宗伏羲借用梧桐招来“凤凰”之说,用梧桐木制成琴,因琴上饰以犀玉金彩,故有瑶琴之称。有一次,伏羲看到凤凰来朝拜,飞坠在一株梧桐树上,那梧桐高三丈三尺,按33 天数。他以天、地、人截为三段,取中间一段,浸入流水中,共浸72 日,是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制成乐器。他创建的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征一年366 日,按“宫、商、角、徵、羽”五音,用丝绳安置五根弦,后改为七弦,瑟却有二十五根弦。

琴与瑟的区别在于演奏场合不同。琴用在贵宾面前弹拨,客人全神贯注,看着弹琴者手指在弦间弹拨,琴声随之入耳,这好比现在音乐厅里的正式音乐会。瑟被安排在屏风后面,客人围坐桌案旁,在瑟发出的背景音乐中,一边闲谈一边吃喝,这是古代人自娱自乐的社交场合。琴瑟也可联合演奏,琴放在台前,离客人较近;瑟放在台后,离客人较远。琴瑟开弹前,也有先用鼓点声在前面引导。 古琴的音色清婉细腻,当万籁俱寂,琴音琮琮,美妙的琴声使人俗念尽除。好的琴曲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由此联想起“触动心弦”一词,弦动了,人心也跟着动。

古人寄情于琴,谱写出许多趣闻故事。师旷鼓琴能引来风雷与龙凤;孔子跟师襄学弹琴才知文王的为人;高山流水中伯牙得遇知音。东汉时,蔡邕看到吴人将梧桐当柴烧,觉得可惜,就讨下一块尾部烧焦的梧桐木,精心裁制成琴,琴声果然纯美,便取名为“焦尾琴”。

《诗经》里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借琴能传情,琴声如诉如泣,可以表达心声,用来向心中的情侣求爱,结成“琴瑟之好”,被誉为“琴瑟和鸣”。瑟瑟弦儿可用来诉说衷情,这就是“情由心生,声由琴起”之故。《史记》就是这么说的:“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如令相重,以琴心挑之。”当年,司马相如善于鼓琴,他所用的“绿绮琴”是我国四大名琴之一。他以琴声传情,诱引卓文君:“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听了怦然心动,随之一见倾心,双双私奔。

琴还能知人心。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摆下“空城计”,在城门弹琴,吓退司马懿数十万大军。这一情节,要数司马懿父子间的一段对话尤为精彩,摘录如下。

司马懿:“你听这铮铮之音,如惊涛拍岸,风卷残云,指端似有雄兵百万!”

其子:“我怎么就听不出来!”

司马懿:“你听那琴声如山涧小溪清澈见底,非心旷神怡不能为之,诸葛亮定是胸有成竹!”

其子:“几根琴弦岂能如此传神?”

司马懿:“心乱则音燥,心静则音纯,心慌则音误,心泰则音清,听诸葛亮弹琴,如观其肺腑。快传我将令,后队改前队,兵退北山!”

从司马懿对他儿子讲的“心乱则音燥,心静则音纯,心慌则音误,心泰则音清”,恰恰表明了“琴心相挑,与琴声知人心”的道理。诸葛亮弹琴之前,心灵须净化,不能因处于一座空城,心中有丝毫胆怯,也不能有杂念,否则他不可能使琴声如山涧小溪般清澈见底。此时的琴声从他指间弹出,映出他心如止水。司马懿在城下听到琴声,断定诸葛亮胸有成竹,“非心旷神怡者,不能为之”,城中埋伏数十万蜀军,才能如此笃定,否则司马懿不会退兵。

琴是一面心灵的镜子,还能用来“喻世事,传人情”。当年,虞国人百里奚家境贫穷,终日长吁短叹。妻子杜氏劝道:“大丈夫志在四方,你何不出去闯闯!”妻子的话说到百里奚心坎里,他立即启程,临行前,妻子还特地杀了一只老母鸡,替他送行。

楚国人把百里奚当作奸细抓了,将他押送到洞庭湖畔,为楚王牧马。后来秦穆公四处搜罗人才,听说百里奚有经邦治国之才,怕楚人知道了真相,不肯放他,于是让人带上五张羊皮,赎回百里奚,在百里奚辅佐下,秦国渐渐强大起来。

有一天,百里奚在相府举行宴会,招待前来为他祝寿的客人。席间,觥筹交错,丝管悠扬,蓦然间,一阵琴声传入寿堂。百里奚觉得耳熟,让总管请来弹琴人。弹琴人原来是个干瘪老妇,当堂作歌道:

“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百里系!母已死,葬南溪;今日富贵捐我为?”

百里奚一听愣住了。琴声在责怪自己,歌词内容都是年轻时的家事,还有杀鸡送别情景。他觉得这弹琴老妇似乎是失散几十年的妻子。于是走下庭堂,仔细辨认,老妇正是妻子杜氏。两位老人双手紧握,老泪纵横。杜氏颠沛流离半生,靠琴声找回失散多年的丈夫。她接过百里奚手中的酒,一饮而尽。人寄情于琴,琴通晓于人。

古琴不单是一件乐器,更是一面心灵的镜子。对于贬谪流放疲惫不堪的官宦,或者那些贫寒失意的诗人来说,弹琴能帮助他们逃避冷酷的现实,回归平静祥和的往日;琴声还能与大自然沟通,触及人的灵魂深处……

古人弹琴,讲究弹琴者的“心、意、指、琴”融合一起。琴要用“心”来弹,琴声,由人心产生。弹琴对气氛与环境很有讲究,抚琴地点,选在静室高斋,或树林里,山巅上,松下泉边;再者要在风清月朗夜晚,对着清风明月苍松怪石,抱琴抚弄;还要远离喧嚣繁杂的市井,转向清静的大自然。

抚琴前,先整衣冠,然后盥手、焚香,正襟危坐,将琴放在案上,两手从容抬起,这叫心身俱正,可纯洁人心。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