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考场失意却“词场”得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故事讲解

考场失意却“词场”得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故事讲解

考场失意却“词场”得意成语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解释 东隅:日出处;桑榆:日落处。比喻在这一处失败了,却在另一处取得了胜利。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中国人对“得失”看得很明白,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时受到损失,日后或许能得到好处;一个地方有损失,可能在另一地方有收获。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讲...

考场失意却“词场”得意

成语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解释 东隅:日出处;桑榆:日落处。比喻在这一处失败了,却在另一处取得了胜利。

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中国人对“得失”看得很明白,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时受到损失,日后或许能得到好处;一个地方有损失,可能在另一地方有收获。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东隅”,指日出处;“桑榆”,指日落处。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日出处失去的东西可在日落处得到。公元27 年,赤眉军在崤底被冯异打败,遭受重大损失,起义军折向东南,又陷入刘秀重兵包围。经过艰苦战斗,赤眉军不能突围,最终向刘秀投降。战斗结束后,光武帝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劳冯异诏》曰:“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其意思是,这条路走不通,可换另一条路,就像外国谚语说的那样:当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窗,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思颇为相似。

宋代婉约词人柳永,可作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典范。他科举连连败北,考场屡屡受挫,又被君主一顿奚落,他背着“白衣卿相”的名号,浪迹天涯,最后却在词作上出了名,成为婉约词的宗师。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原名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25 岁那年,他踌躇满志,认为自己一定能“魁甲登高第”,却不料屡试四次不中。第三次参加科举时,他写的《论政事疏》已被主考官拟为状元试卷,由太监启封后,送给宋仁宗钦点。不料仁宗一看试卷上的名字,当即脸色突变,将试卷一扔,怒道:“此人名叫三变,定是行为不检、品德不端之辈,焉能名登榜首!”

科举失意,眼看快到手的状元及第,莫名其妙地弄丢了。柳永不知从哪里探得其幕后真相,一股无名火忍不住蹿了上来。他又恼又恨,干脆替自己起了个诨名,叫“白衣卿相”。所谓白衣,就是平头百姓,至于卿相,是指那些位高权重的公卿宰相。柳永起这个诨名的目的,是想让卑贱与尊贵融为一体,将平头百姓与公卿望族相提并论,却有些耸人听闻。

不久,他带着这个名号,混迹于京城街头巷尾、烟花巷陌之间,还忙不迭地填词作曲,为宋词取代唐诗立下汗马功劳。从此柳永名声大噪,民间广为流传:“凡有井水饮处,皆有歌柳词。”

仁宗听到这个消息,气不打一处来,坐在龙椅上,满脸讥讽地说:“此人如此狂妄,既喜好花前月下,又想浅斟低唱,何须在意浮名?且给朕填词去!”

一声喝令,满殿皆惊,仁宗根本不将柳永放在眼里。当然,柳永也没把皇帝说的话当回事,他装傻充愣儍,索性挂起“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旗号,愤然离开了京师。

命运,是一个人生命与时运必须跨越的漫长历程。命运不可预知,若是造化弄人,命途多舛,就需要一个好的心态,才能随遇而安。当命运不佳时,不要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曾这样说过:“时运可以对不起你,但你不能对不起自己。”此时的柳永只能“顺时运之应,不逆命运而为”。想改变败运,先要改变自己。

历代中国文人,能得到皇帝“金口玉言”的,已属不易。柳永还将“御赐”自封为绰号,以作自嘲,世上恐怕唯有柳永才会如此豁达。他在自己词作的落款处,往往自我调侃,揶揄般写上“奉旨填词”四字。

柳永离开汴京,由水路径直南下,浪迹大江南北,出入烟花巷陌。歌伎的多情使柳永找到了情感的寄托,他那浪漫放荡的性格重新得到显露,如果不是仁宗对他抱有成见,他不会浪迹天涯,也不会出入秦楼楚馆与歌伎交往,不会教乐工歌伎填词,供他们在酒肆歌楼演唱,也就不会成为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人。他以满腔活力作词填词,由此词名大振。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在仕途失意远行时写的名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词中以一幅冷落凄凉的秋景,烘托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感人至深。仕途的不幸,使柳永的艺术天赋在词曲创作上充分发挥出来。

柳永的晚年,穷愁潦倒,结局很悲惨。他死时一贫如洗,亲朋好友唯恐沾染上“浪子柳永”的晦名,一个个躲得远远的,无人替他送葬。倒是众歌伎怀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出于同情,大家凑钱,替他买棺入殓,代为安葬。到了每年清明节,她们还相约在一起,到他坟前祭扫,并相沿成习,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北宋灭亡。

宋词来自民间,柳永长期生活在市井、青楼、酒馆之中,他熟悉平民特别是女性的生活习惯,使词从贵族的文艺沙龙重新走向市井。仕途的不幸,使柳永的艺术天赋在词曲创作上充分发挥出来,柳永的羁旅行词,能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抒发他考场失意后的愤懑,展现他的叛逆精神和狂放不羁的个性,让人感到亲切、典雅、富有回味。

时隔千年,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十分欣赏柳永,曾说过:“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味,应当兼顾。”他还声称他兴趣偏于豪放,但不废婉约。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