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让对手离开有利地形的谋略《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故事讲解

让对手离开有利地形的谋略《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故事讲解

让对手离开有利地形的谋略成语 调虎离山 声东击西解释 前者指使老虎离开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地方,乘机行事。后者是使对方产生错觉制胜的战术。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唐·杜佑《通典·兵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因为虎是猫科动物,独居,爆发力强,耐力较弱。虎的生存环境在山林,山林便于虎隐...

让对手离开有利地形的谋略

成语 调虎离山 声东击西

解释 前者指使老虎离开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地方,乘机行事。后者是使对方产生错觉制胜的战术。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

唐·杜佑《通典·兵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因为虎是猫科动物,独居,爆发力强,耐力较弱。虎的生存环境在山林,山林便于虎隐蔽自己,可随时对猎物发动突然袭击。而犬喜欢群居,耐力强,爆发力弱。犬的生存环境是平原,便于围捕猎物和长距离追击。虎一旦到了平原,没有了丛林掩护,爆发力和突袭优势便不复存在,单只老虎留在平原,只能被一群“犬”欺负了。

“调虎离山”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目的在于削弱对方力量,减少自己的危险。调虎离山的意图是,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位,设法将盘踞在山林里的“虎”,调离有利于它的环境,一旦无优势可言,就容易击破了。

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敌方占据有利地势,并且兵力众多,我方应把敌人诱出据点,或让他失去地利上的优势。古代兵书上讲得很明白:“强敌守坚城,如龙入潭、虎在穴,强攻必自损。调其出城,围聚歼之,实为上策。”只有让龙离开栖息的“谭”,将虎调离它居住的“穴”,才能获胜。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占据卢江的刘勋势力强大。孙策知道,如果强攻取胜机会很小。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吹捧一番,自己还以弱者身份向刘勋求救。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万分得意。因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现见孙策假装软弱无能,便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孙策见刘勋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心中大喜,说:“老虎已被我调出山了,可将其击败。”于是率领人马袭击卢江,果然没遇到抵杭就控制了卢江。这里,孙策用的就是“调虎离山”计,他先向刘勋示弱,迷惑对手,让他离开原来有利地界,然后乘城内空虚,率领人马一举拿下卢江。

从这一事例中,我们得知“调虎离山”计有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引诱对手:这是计谋策划与准备阶段。实施者制造一个或多个假象,使对手受到诱惑,产生离开原先有利地形的愿望。这个愿望完全是自愿的,实施者不能带有强迫性,对手是在利益驱动下形成的。这个诱惑,往往具有功利目标,也被称为“诱饵”。

第二,调动对手:由迷惑对手转入调动对手是实施计谋的关键。在这一阶段,对手自愿脱离有利地形的行为趋向已变成实际行动。这种调动,是由对手受了诱惑,贪图功名利益,并建立在对诱饵深信不疑的前提下,是靠对手的主动“合作”完成的。

第三,制胜对手:当对手离开有利地形转入不利地形时,抓住时机给对手狠狠一击,使其措手不及而无法招架。战争中,天时不如地利。历来兵家认为:“得地者昌,失地者亡。”当“虎”离开山林落入平阳,便容易对付,计谋实施者的胜利也就在望了。

二战期间,苏联红军与德军有一场激烈的战斗。苏军一辆重型坦克不幸与部队失去联系,陷入水沟,无法开动。德军把它包围起来,这辆坦克陷入孤立无援。德军叫喊道:“快投降吧!你被包围了。”从坦克里却传出坚定的回答:“苏联人决不投降!”这位坦克兵所处形势严峻。要么投降,要么殉国,然而他依靠智慧,用“调虎离山计”调动敌人,取得战功。

只听得坦克内连续响起几声枪响,同时几声惨叫,而后一片寂静。德军断定坦克内苏联人自杀了。于是从德军阵地调来两辆轻型坦克,将这庞然大物拖回阵地。但没想到刚拖出水沟,苏军坦克猛地发动起来,以它巨大的牵引力拖住德军两辆小坦克返回自己的阵地,苏军坦克以自杀的假象蒙骗敌人获得成功。德军按习惯思维错误判断,进入敌方阵地,当了俘虏。

人有一种习惯思维,趋利避害是本能,如果被固定思维支配,对手会利用你的惯性思维或心理误区,引诱你上当。当对手用调虎离山计时,往往在你不经意间由于担心失去利益而陷入被诱惑的状态。

“调虎离山”与“引蛇出洞”都属于引诱术,但它们有区别。用“调虎离山”计时,对方力量强大,主体弱小或暂处于劣势。如前例中的孙策、苏军坦克兵,开始时都处于劣势,面对强大对手时,只有避开锋芒,以智谋引诱和调动对手,待其失去倚势,方可出击。而“引蛇出洞”的主体,拥有心理和力量上的威慑力,凭借自身的优势给对方设置圈套,使对方上钩入套。再则,“调虎离山”的对象是公开的、明显的,而且对主体构成较大的威慑力;“引蛇出洞”的对象原先是隐蔽的、暗藏的,需要通过计谋实施使其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三则,“引蛇出洞”比“调虎离山”的主体有更多制约能力、更大的回旋余地和更多的施谋机会,因此拥有更大的主动性。他们再调动、利用对手的过程中,前者很少有强迫性,主要靠诱惑性。后者绝无强迫性,完全靠诱惑性。

三国魏少帝时,曹爽为大将军,司马懿装病不入朝。曹爽派亲信探听虚实,司马懿装疯卖傻,仆人侍候喝粥时,他不用手接,直接把嘴放到碗边,粥顺着碗边流满衣领衣袖,一副疯癫样子。曹爽得知此情松了口气。不久司马懿暗中派人提醒少帝出城祭祖,少帝果然领着他的王族全部出城,曹爽也陪同前往。司马懿听报后,见“虎”已调出,立即披甲带枪率领兵马抢占城门和兵库,并假传诏令撤了曹爽的军职。曹爽慌了阵脚,只得缴械投降。

这个事例的主体是司马懿,他力量弱小,对曹爽等人毫无制约能力,只得靠装疯卖傻骗过对方,等他将曹爽调离出城后,抓紧时机,抢占城门和兵库,将对手制伏。

声东击西被提及的频率非常高,它以假动作欺敌,掩护主力在第一时间击其要害。唐《通典》中有“声言击东,其实击西”之说,这和调虎离山相似,都是以假象让对方产生错觉,是一种出奇制胜的战术。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