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成语大全/使对手自我暴露的引诱术《引蛇出洞·抛砖引玉》故事讲解

使对手自我暴露的引诱术《引蛇出洞·抛砖引玉》故事讲解

使对手自我暴露的引诱术成语 引蛇出洞 抛砖引玉解释 前者指引诱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后者指抛出砖去,引回玉来,用不成熟意见引出别人更好意见。 出处 梁实秋《聋》:“弄蛇者吹起笛子就能引蛇出洞,使之昂首而舞。”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蛇藏匿在深穴,潜伏不出,若打草惊了蛇,蛇受惊逃逸,达不到捕蛇目的。只有设置诱饵,引蛇自动出洞...

使对手自我暴露的引诱术

成语 引蛇出洞 抛砖引玉

解释 前者指引诱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后者指抛出砖去,引回玉来,用不成熟意见引出别人更好意见。 

出处 梁实秋《聋》:“弄蛇者吹起笛子就能引蛇出洞,使之昂首而舞。”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蛇藏匿在深穴,潜伏不出,若打草惊了蛇,蛇受惊逃逸,达不到捕蛇目的。只有设置诱饵,引蛇自动出洞。这里“引”是计谋手段,“蛇”是计谋对象,“出”是计谋目的,“洞”是计谋对象借以藏匿和掩护自己的场所。一条成语四个字,构成一个完整的智谋:有手段、有对象、有目的、有实施场所。

梁实秋先生说,“弄蛇者吹起笛子就能引蛇出洞”,这是对“引蛇出洞”最好的诠释。笛声诱蛇出洞起舞,使之暴露。章诒和在《往事并不如烟》中写道:“如果说,父亲(章伯钧)与会(反右斗争会议)是中了‘引蛇出洞’之计,那么,储安平1957 年在中央统战部的发言,被许多人视为自投罗网了。”

战国时,苏秦由燕国到齐国任客卿,因实施“合纵”,得罪了许多权贵大臣。有一次,苏秦上朝议事,暗伏在门外的刺客,突然用匕首刺伤他。苏秦临终前,齐王欲砍杀一批人替他报仇。他对齐王说:“大王别滥杀无辜。待我死后,将我首级悬于城门上,就说在我家中搜出燕国派我来齐国做内奸的证据。并张贴布告,如有人告发我的罪行,赐予千金重赏。这样一来,行刺我的凶手自己会跑出来。”苏秦死后,齐王依计行事,果然有人前来领赏,被齐王捉拿归案。这是典型的引蛇出洞计,以重赏为诱饵,引刺客上钩。

“引蛇出洞”作为一条计谋,其主体无论在力量、条件、心理状态都占优势,而对象却处于劣势。然而主体因不了解对象的身份、状况及所处位置,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所以对象仍具有较大的主动性。他可以潜伏不动,也可以暗中转移,甚至以退为进、以逸待劳、以假瞒真。这时的主体必须设置诱饵,诱引对手上钩,是一个利用对手与调动对手的过程。这在刑事侦破、智擒罪犯中,应用很广。

“引蛇出洞”的成败关键是计谋的诱惑性。与“打草惊蛇”相反,它不能因行动不谨慎,惊动藏在洞里的“蛇”。要充分把握对方的心理活动,才能准确掌握对方的行动规律。至于引诱的手段、方法很有讲究,它有一个精心策划的过程。下面从《巡抚失印》这一实例,说明引蛇出洞的计谋特点。

清道光年间,江南巡抚王守愚手下有个叫赵伯仁的副将。这位副将与巡抚结下怨尤,伺机报复。他暗中收买巡抚衙门监印官,偷偷将巡抚金印偷出来,转到自己家中。巡抚得知金印被盗,大为吃惊,欲下令捉拿失职的副将。这时,巡抚身旁的佐刑书吏上前拦阻,并附耳道出一番妙计,巡抚点点头,按计行事。

当晚,巡抚衙门突然起火,按规定,下属官吏与士兵都得赶来救火。此时,巡抚捧着空印箱,慌忙从后堂跑出,随手将印箱交给副将赵伯仁,令他将印箱拿回保管。副将接过沉甸甸印箱,犹豫了一下,但不敢不接,更不敢当场验看。此时,巡抚却在慌乱之中不知去向。次日升堂,巡抚对救火官兵论功行赏,副将赵伯仁交回印箱,当堂开箱验印。原先放在箱内的那块石头,已变成一颗黄澄澄的巡抚大印。

这个实例中,官印被盗,巡抚陷入进退两难的被动局面:欲捕人索印,因无证据,奈何不得;如张扬出去,失印就要丢官坐牢,万一追急了,对方毁印灭迹,后果不堪设想。

那位书吏精心策划了一条“引蛇出洞”计谋。“大火”一起,副将必去救火,这是计谋前提,也是“引蛇”的开始。巡抚将空印箱交到副将手里,副将不敢不接,一旦接下,副将就“吞”下诱饵。此时,他像上钩之鱼,出洞之蛇,已身不由己了。巡抚却从被动转为主动,对副将的下一步行动掐指可算了。他直接向他索取印箱,副将只能将盗来的官印放入空印箱,交还巡抚,完成“引蛇出洞”过程。

纽约曼哈顿区华盛顿广场,有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妇,佝偻着腰穿过马路,她把手提包紧紧抱在怀里,胆战心惊地环顾四周,然后在一张长椅上坐下。突然,一个穿牛仔裤的年轻人手持尖刀,上前夺走老妇的手提包。老妇猛地站起,手中亮出一支左轮手枪,歹徒刚想逃跑,被后面两名便衣警察当场抓获。原来这位化装成老太婆的女人名叫玛丽,是名女警,经常将自己扮成歹徒袭击目标,引诱罪犯上钩。

“引蛇出洞”计谋实施过程包括三个环节:

第一,设置诱饵:根据对象心理特点和需求,事先精心布置,设下诱饵。主体在用计时,未采取明显行动,只是靠心理诱形,使对象自我暴露。上例中制造“一场大火”、放入大石的“空印盒”以及装扮成佝偻老妇,都是事先设计好的诱饵,用以引诱对象暴露行踪。

第二,引诱上钩:对象见到诱饵,产生错觉,误将诱饵当作追逐目标,会自动上钩。此时主体采取“因变导变”,等待对象“出洞”,步入圈套。上例中的副将拿着空印盒和歹徒抢走的手提包都是误将诱饵当作目标,自动扑向猎物的例证。

第三,水到渠成:等对手上钩以后,收回诱饵,将对象擒获,完成实施过程。这里的“对象”包括人或物,根据行为主体要达到的目标而定。上述实例中的官印和歹徒都是主体需要擒获的对象。

“引蛇出洞”与“调虎离山”不同,前者的对象是隐蔽的、弱小的。后者的对象是公开的、势力较强悍,因此采取引诱的方法与手段完全不同。日常生活中常有“抛砖引玉”之说,“抛砖引玉”作为一种谋略,是用没有价值的事物引出有价值的事物。“砖”和“玉”,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抛砖”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引玉”才是目的,这与引蛇出洞相似。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