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为何该圆处不圆该方处不方《外圆内方·外柔内刚》故事讲解

为何该圆处不圆该方处不方《外圆内方·外柔内刚》故事讲解

为何该圆处不圆该方处不方成语 外圆内方 外柔内刚解释 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后者指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晋书·甘卓传》:“卓外柔内刚,为政简惠。”一个人表面上很随和,内心却很严正,行事方正不苟,被称之为外圆内方,或智圆行方。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做人信条。“方”是做人之本...

为何该圆处不圆该方处不方

成语 外圆内方 外柔内刚

解释 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后者指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晋书·甘卓传》:“卓外柔内刚,为政简惠。”

一个人表面上很随和,内心却很严正,行事方正不苟,被称之为外圆内方,或智圆行方。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做人信条。“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之道,是稳稳当当的处世锦囊,这样的人品,历来被看作境界很高的人生智慧。

古代人把“内外相应,言行相称”的人称作“方者”,《论语》中就有“仁者可谓方也”,而“圆”具有圆润通达、左右逢源之意。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主张“治事合乎至德”。所谓“至德”就是“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也就是智圆行方了。

当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给他儿子写了一句做人的信条:“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他教育儿子,对人应该是和若春风,也就是要‘圆’;但在原则问题上,必须像‘秋霜’一样严肃,也就是“方”。做人就要像一枚外圆内方的铜钱,中国旧时的铜钱,外面是圆的,中间有个方孔,所以黄炎培先生对他的儿子说:“外圆内方,取象于钱。”

做人为什么要像铜钱那样,外面是圆,里面是方呢?因为圆可以减少阻力,顺畅、和谐,为人圆润,就会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方”就是有棱有角,方方正正、做人做事,有自己主张和原则,不被外人左右。方圆并用,该方则方,该圆则圆,这才是大智慧。

当今社会却有不少人该“方”处不方,该“圆”处不圆,何谓该方不方?就是做人做事没有明确的主张和原则,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想让别人吃亏,自己总想占便宜。又何谓该圆不圆?凡自以为有权的人,盛气凌人,妄自菲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凡自以为有钱的人,处处炫富、百般骄横、贪淫奢侈;至于那些既没权又没钱的人,只有一肚子怨气,到处骂爹骂娘,仇富仇官。

为什么现代人该“方”处不 “方”,该“圆”处不“圆”呢?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也有太多因为欲望不能满足而感到的痛苦;又因为当今竞争激烈,一个人凭借自己的本领与才能,若没有背景、没有关系依托,没有“贵人”相助,要想出人头地,要想快速致富,确实很难。于是有人抛弃原则,丢掉信仰,想走捷径,托关系,依靠潜规则,致富成名,成了该方不能方了。还有不少人被金钱烧灼得晕头转向,被权力震慑得望而生畏。社会贫富悬殊,有人不甘心,想暴富又未成,怨天怨地,烦躁失落,自暴自弃,随心所欲,说话与做事当然不讲技巧,也顾不上做人该“圆”,邻里同事亲友间关系恶化,那就是该圆处不圆了。

该“方”处不能方,就是做人没有准则,中庸圆滑,成了没有脊梁骨的软骨病患者。光依靠“方”,还是不够,还需要“圆”的包裹,特别在现代社会提倡融合和谐。无论商界仕途,还是交友、情爱、谋职,都要掌握“方圆”技巧。正如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依靠人际关系、有效说话等本领。”

孔子说:“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这里的“化”就是变化;既要顺应外物,又要保持本性。“内化”如同追慕权贵、屈从逢迎、不讲诚信、同流合污、改变本性,来顺应世俗规则。特别是“潜规则”,只想得到更多利益,内心扭曲。“内不化”就是保持内心纯真,有自己的职业角色,在社会上有担当,不更改自己那一点禀性,所以“内不化”给了我们理想,“外化”给我们待人方法。

在《红楼梦》里,晴雯与袭人同为宝玉房中的丫鬟,都是对宝玉尽心尽力,但两人的性格完全不同。晴雯是有主见的,内“方”有余,但外“圆”不足,性格过于刚烈、任性,言语常会得罪人,在贾府中是个不宜容纳的人,最终被王夫人一句话撵了出去。袭人则相反,外“圆”有余,内“方”不足,性格温顺、柔和,甚至屈从迎合,失掉自我,最后她的命运也不佳。贾府里的三位小姐,迎春、探春、惜春,也是性格迥异,遭遇也不同。迎春软弱怕事,没有主见,处处忍让,从不惹事,最后也因为缺少内心“方正”,只能被不公的命运吞噬了。探春精明能干,有心机有主见,在协同李纨主持家事时,有谋有断,不让凤姐分毫。惜春孤僻,冷漠,是个“心冷嘴冷”的人,在抄捡大观园,撵走无过错的丫鬟入画时,她毫不留情,最终她为了躲避现实而入了空门。迎春是该“方”处不方,惜春是该“圆”处不圆,两人最终都没有好的结局,唯有探春,尚有些外圆内方,是曹雪芹笔下颇受器重的女子。

一个人若只有“方”而没有“圆”,必然会经常碰壁,一事无成。若只有“圆”没有“方”,行为没有“准则”,随波逐流,自主丧失殆尽,也成不了大事。有“圆”无“方”之人,在庄子看来,这是俗人,在孔子看来,这是小人。明代哲人吴从先对人生经过反思,得出这样的警句:“天下事,固有相须而成,不妨诮依人之鸟;天下事,必无舍身而成,何劳效叩头之虫。”他讲得很清楚:“天下事需要相互帮助,即使被讥笑为依人之鸟也没有关系;但让天下事成功,并非要你放弃自己,何必效法‘叩头虫’去苦苦恳求别人呢?”

建大功的人大多是外圆内方的。北宋名相富弼年轻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人告诉他:“××人骂你;”富弼说:“他恐怕是在骂别人吧。”这人又说:“他是叫着你的名字骂的,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说:“恐怕是骂一个与我同名字的人。”这可说是“外圆”到了极致。

富弼后来能当上宰相,恐怕与他这种高超的形圆处世艺术很有关系。但他又绝不是那种是非不分、明哲保身的人。出使契丹时,他不畏威逼,拒绝割地要求。任枢密副使期间,与范仲淹极力主张改革朝政,因此遭诽谤,一度被摘去乌纱帽。富弼的为人,外形圆活、心胸豁达、与人为善、内心方正,维护了他那独立的人格。

外圆内方,象征着中国人的为人之道。圆,其实是一种豁达和容忍的表现,能体现一个人的心胸和能屈能伸的态度;方,是一种原则和人格的维持,能体现一个人坚持原则不屈的心态。是要把心中各种杂念排除,能做到“内心有所秉持,外在小心谨慎;内心宽容洞察,外在随遇而安”。一个人若能做到外圆内方,以从容的姿态走过人生,最后获得一个圆融的、合乎天地自然的生命境界。

这里的“方”是原则,是目标;“圆”是策略,是手段,方中有圆,圆中有方,该方则方,该圆则圆,有了“弯下腰能当一座桥,挺起身能做一架梯”的胸怀,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