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楹联中浓厚的文化气息《相得益彰·妙趣横生》故事讲解

楹联中浓厚的文化气息《相得益彰·妙趣横生》故事讲解

楹联中浓厚的文化气息成语 相得益彰 妙趣横生解释 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借助层出不穷地表露,能洋溢美妙的意趣。出处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秦牧《艺海拾贝》:“平常的事物,在卓越的笔下妙趣横生。”中国成语常用比喻,因为比喻浅显易懂,容易接受,而它的含意却很深远。唐代诗人李贺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设想奇伟,...

楹联中浓厚的文化气息

成语 相得益彰 妙趣横生

解释 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借助层出不穷地表露,能洋溢美妙的意趣。

出处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秦牧《艺海拾贝》:“平常的事物,在卓越的笔下妙趣横生。”

中国成语常用比喻,因为比喻浅显易懂,容易接受,而它的含意却很深远。

唐代诗人李贺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设想奇伟,比喻绝妙,无人可及,流传至今,已成为一条朗朗上口的成语。这首诗句表达了一种强烈的伤感情绪:天若是有情意,天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不少文人将它当作上联,比一比,看谁对的下联答得好。

从唐代到宋代,相隔数百年,宋时有个叫石曼卿的文人为它写了一句下联,整副对联为:“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此语一出,惊动四座,众人为之佩服。他以“天”与“月”并论,以“有情”与“无恨”相对,以“老”与“圆”呼应,于情于理,是一副富有想象绝妙的情景交融的对联。别看每天日出日没光景依旧,天若有情,照样会变老;月若没有恨意,永远是光辉四射的满月。世上万物成了有情之物,仿佛都有生命,都会逐渐变老或圆满。

国人常将两件事物配合一起,互相映衬,互相彰显,才使它更好发挥,就像两个人以诗酬答,更唱迭和,缺一不可;也像形影相随,不可分割,配合紧密。只有相得益彰,才能妙趣横生,这就是成语“相得益彰”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追求和谐”,和谐即美。中国对联或称楹联,俗称“对子”,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相得益彰。它是用一字一音的中国文字特色表现出独特的文化形式,并与中国书法、雕刻和建筑艺术相结合,成为群众生活中的一部分。

对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是用两块桃木刻上神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灾压邪。对联分列两边成双成对,是因为大门都是两扇对开的,若没有对联和匾额,成了一个几何模型,感觉不到文化品位。对联的主要特征是上下联字数句数以及平仄声相对仗。我们经常看到上下句字数对仗的唐诗诗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些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样式。“对联”音调和谐,对仗工巧,上下应和。说它是民族文化的奇葩也好,文学园林的瑰宝也罢,都不为过。

当你来到河南南阳府衙时,看到门上赫然一副对联“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听墙外鹃啼鹊鸣恐有冤民”。它将府衙前的绿草青苔焕发出生机盎然之情,与府衙墙外鸟类啼鸣声隐含的冤情作一对比,警示为官者判理民案若有疏失,会生冤案,让他们时时警惕,慎加审查。这副大门上的对联,彰显了衙署楹联丰富的文化内涵。

厅堂对联,最能表达主人的品位和品性,让来访者大有见联如见其人之感。明代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这年春节,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住在对面富豪见了气不过,叫人把竹砍掉。解缙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恼火,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又在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这一下气得富豪目瞪口呆,充分体现厅堂楹联的文化内涵。

新年到来,人们总要放爆竹、贴春联,老百姓喜闻乐见这样的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这副对联是从王安石的七绝《元日》一诗转化来的。有一年除夕,朱元璋便服视察,看到满城贴着赞扬他的春联十分得意。当他走到一家偏僻处,见没有春联,前去查问,才知这是一家阉猪户。朱元璋拿笔唰唰几下,写下:“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它既与杀猪行当配合默契,倒也有趣,又符合朱元璋从小没读书,笔下自然沾些俗气。

有些对联通俗,幽默,语与意、声与义双关,上下联句,更是相得益彰,读后使人忍俊不禁,但又回味深远。北京潭柘寺有一副人见人爱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对联用了“连珠”手法,用上句末尾作下句开头,使它首尾相连。 一个能容,一个便笑,读来有连绵不断、相得益彰的气势。弥勒佛是公认的欢喜佛,平和、宽容是佛的智慧,佛劝人有宽广的度量,大度能容,慈颜常笑,笑尽天下不知趣的人。

苏轼与黄庭坚合写的一副对联,最能体现相得益彰的理念。一天,东坡与庭坚在松树下对弃围棋。一阵和风吹来,一颗松果掉进棋盘。东坡触景生情,顿时悟得上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庭坚看见湖边有一渔夫柳下垂钓,心有所悟,随手应了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这副对子对得工整,含意深远,是一副意境优美的对联,中国古代隐者的风雅:松下、棋子、垂钓,都在其中了。苏黄二人抓住生活中不起眼的偶然现象,为我们展现一幅意蕴悠然,闲趣横生的画面。

人们的生活、经验、追求,沉淀为对联的审美趋向和艺术意念。有段佳话“苏小妹三难新郎”。说的是新婚之夜,苏轼之妹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胸中之才,她将秦拒之门外,并出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少游在房门外左思右想,没想出下联,一时情急,在院里来回踱步,最后停在荷花缸前沉思。苏东坡见状,替妹夫焦急,又不便代劳,突然灵机一动,拾起石头,投进盛满清水花缸里。少游听到“扑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说出下联“投石冲开水底天”,对得有趣有味,被传诵千年。

清代纪晓岚写的对联,更是妙趣横生,还颇有意境:“山竹无心,空生几对枝节;河藕有眼,不沾半点污泥。”正由于对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作为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古往今来,楹联影响着我们这个民族,成为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