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寓言里的道理为何亲切动人《寓贬于褒·寓意深远·寄兴寓情》故事讲解

寓言里的道理为何亲切动人《寓贬于褒·寓意深远·寄兴寓情》故事讲解

寓言里的道理为何亲切动人成语 寓贬于褒 寓意深远 寄兴寓情解释 寓贬于褒指在褒颂的词句下寓含讥讽的意思。寓意深远是指寄托或隐含意思很深。寄兴寓情是指作品中寄托饱含了作者的兴致与情怀。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可即索回,另作一篇寓贬于褒之文便了。”宋·沈作喆《寓简》:“诗之作,其寓意深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情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中国古代寓...

寓言里的道理为何亲切动人

成语 寓贬于褒 寓意深远 寄兴寓情

解释 寓贬于褒指在褒颂的词句下寓含讥讽的意思。寓意深远是指寄托或隐含意思很深。寄兴寓情是指作品中寄托饱含了作者的兴致与情怀。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可即索回,另作一篇寓贬于褒之文便了。”

宋·沈作喆《寓简》:“诗之作,其寓意深远。”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情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中国古代寓言,将哲理和感悟寄托在一个个短小的故事中,这些故事隐含一些意味深长的道理,寥寥数语,勾画出一幅幅情节生动寓意深刻的画面,好像给道貌岸然的哲理披上一件美丽的外衣,显得和蔼可亲而感人,先哲们的思维活动,就在一幅生动画面上展现出来。

古人喜欢直来直去,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做作,全凭经验办事。一个农夫见到一只兔子撞死树下,顿时欣喜若狂,认为找到了发财致富的捷径,便整日守望在树下,等待奇迹再次发生。船上乘客的佩剑不慎掉入河中,这位乘客就在船边刻上记号,想从这里找回丢失的剑。郑国人量好了脚上的尺码,去集市时却忘了带尺码,只能买不到鞋子扫兴而归。长相丑陋的越女东施,想让自己变得更漂亮些,就去模仿西施的一颦一笑。在战争中,一些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还好意思讥笑那些后退百步的他人……

先秦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爱的时期。那时候,人们没有太多的顾忌,表现得坦率、淳朴、憨厚与包容,他们的行为举止,有着朴素的自我求证心理,心里怎么想,就该怎么做,喜欢按自己的理解去琢磨去思考。这里有守株者的赤诚,揠苗者的可笑,买履者的诚朴,刻舟者的执着,还有亡羊者的豁达,失马者的大度,效颦者的忸怩,以及掩耳者的狡黠……

谁还没有童年?古人的执着守望,玲珑智慧,是单向思维的经验总结,后来有幸被目击者记录在案,成为一些笑料,流传至今,形成寓言故事。原本那些带有褒颂的故事,却隐含着讽刺的意味,这些便成为古代寓理于言的开篇之作。现在,我们不应该再去怀疑这些故事的真实性,也不要去责备故事里的主人公无知可笑。这些都是中国人朴素真实思想的流露。

那些充满智慧与哲理且又寓意深远的故事,能让孩子们在智慧海洋中徜徉,在他们微笑嬉谈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这些都会影响这些脸上带有天真笑容的孩子们一生,成为孩子们幼时最美好的回忆。

渐渐地,古人开始学会由直线思维向多向思维转变,行为举止也变得躲躲闪闪,学会了掩饰,懂得了装模作样和文过饰非。当年,有个自作聪明的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了个字条,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邻居王二发现了,偷走他的银子,居然也照样学会留下“隔壁王二不曾偷”的字条。他们在考虑问题时,已由单向思维向逆向思维转换,懂得如何伪装,如何蒙混过关,就像南郭先生那样,自己不会吹芋,还装模作样混迹在一批精通吹芋的人群中。

这些趣闻故事口耳相传,成为街谈巷议的笑料。虽然有些愚蠢可笑,也显得憨得可爱。但有识之士还是用它来阐明一个道理,将它演化成哲理,用来揭示病态的世相和揣测的人心。这些寓言如同一朵朵带刺的花,有的辛辣犀利,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旁敲侧击,就像一位世故很深的少妇在那里絮絮叨叨,她已不再是原先那个憨直无忌的姑娘了。

历史本来就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道理。将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浓缩为简短的成语,成了温婉深刻的劝诫寓言,这是中国人的一种睿智。宋襄公当年与楚成王军队在泓水相遇,宋襄公不想趁人不备,一定要光明正大地与敌人决战,拒绝向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发起攻击,结果当然是战败了。因为他所遵循的原则,是当时被认为贵族们应该遵守的侠义精神,至于会不会留下千年的笑骂,那是后人的事情,已与宋襄公本人毫无关系了。

有人说中国人不懂得幽默,其实不然,在褒颂的词句下,寓含讥讽的意思,变成针砭人事的讽刺,这就叫“寓贬于褒”。林语堂说过:“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能含蓄或回味深长地揭露讹谬,和那些不通情理之处”。所以幽默的基础是情趣,是睿智,需要寄兴寓情,情寄所托,就像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的那样,“情寄所托,放浪形骸”,不受世俗束缚。

苏轼在病逝前两个月得到大赦,遇赦后他北返金山寺,写下一篇《自题金山画像》,将他自己的一生总结为四句词:“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将自己被贬于黄州、惠州、儋州等地的苦难历程,当作“平生功业”加以自嘲,悲怆中散发出他那深邃的人生幽默。滑稽只会逗人发笑,讽刺只能用来揭露弊端,唯有幽默,才能让你在善意的微笑或温婉的诙谐中,懂得人世间许多真正的道理。

柳宗元写的名篇“黔之驴”,说了贵州那头毛驴,生来就很懂规矩,他没招谁,也没有惹谁,可惜它生不逢“地”,偏偏生活在周围都是老虎出没或虎视眈眈的险恶地方,他只是一尥蹶子,却露出了“驴”脚,不幸成为老虎嘴里的食物。成语“黔驴技穷”,就是柳宗元从自己亲身体会得出的经验教训,也是暗自安抚他那躁动不安内心世界的无奈之举。他用幽默的手法,辛辣的词句,感叹自己因锋芒毕露,逞强好胜,触怒了当代权贵,造成毕生遭殃。他的嬉笑言谈中饱含泪水,其寓意深远,笔法可谓酸辣之至,幽默之极。

寓体的语言精练,形象感人,往往用夸张或幽默的手法,塑造出荒诞色彩的人物,故事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充满哲理情趣。柳宗元在被贬十余年后,写下著名的寓言《蝜蝂传》,说有一种叫蝜蝂的小虫,整天喜爱背上沉重的东西,贪得无厌地一路爬着、爬着,它用尽力气,也不肯停下,直到筋疲力尽,摔倒在地上死去。紧接着,柳公对不公的世道发出愤怒的呐喊:“当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了钱财,大捞不止,也会像那小虫一样,倒地而死”。

纵观中国古代寓言,有哲理的,有劝诫的,有讽刺的,也有诙谐的,它们借助短小的故事,揭示深刻的道理,这是一种古老的,几乎各国都有的文学样式,所谓“小故事,大道理,以高见低,以小见大”,既有温婉诙谐的劝诫,又有玲珑剔透的哲理,既寓意深刻,又幽默亲切,值得我们年轻人好好读它,才懂得小故事里的大道理,显得格外亲切感人。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