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3日星期一
首页/成语大全/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解读

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解读

滥竽充数的背后甲:汉语中,有很多成语似同非同、似是而非,使用时应慎重。如“东郭先生”“南郭先生”和“北郭先生”。“东郭先生”指不分善恶、滥施仁慈的人。寓言《东郭先生和狼》,出自明代马中锡《东田集》中的《中山狼传》。“南郭先生”指无其才而混居其位的人。参见《滥竽充数》。“北郭先生”指隐居不仕的人。西汉韩婴《韩诗外传》载:“北郭先生却楚庄王之聘不仕。”《后汉书·...

滥竽充数的背后

甲:汉语中,有很多成语似同非同、似是而非,使用时应慎重。如“东郭先生”“南郭先生”和“北郭先生”。

“东郭先生”指不分善恶、滥施仁慈的人。寓言《东郭先生和狼》,出自明代马中锡《东田集》中的《中山狼传》。

“南郭先生”指无其才而混居其位的人。参见《滥竽充数》。

“北郭先生”指隐居不仕的人。西汉韩婴《韩诗外传》载:“北郭先生却楚庄王之聘不仕。”《后汉书·方术传·廖扶》载:“廖扶感父以法丧身,惮为吏,终身不仕,时人因号为北郭先生。”当然,从后者来看,隐居不仕的原因,是明哲保身。

乙:这几个成语都很少使用。比如“南郭先生”,大家耳熟能详的还是“滥竽充数”。

甲:是。一直以来,人们把南郭先生看成是外行冒充专家的代表,却很少有人考虑产生这种人的制度原因。其实,在这个故事中,该受指责的不是他,而是齐宣王。

齐宣王实行的是平均主义大锅饭制度,这种不合理的设计导致南郭先生能够滥竽充数。

乙:也许齐宣王喜欢的不是竽乐,而是多人合奏的排场。

甲:很有可能。人是理性的,即要在付出劳动既定的情况下利益最大化,或者在获得利益既定的情况下使付出的劳动最小化。

在齐宣王那支乐队里,无论吹竽技能高低,付出劳动多少,所得都一样。在这样的制度之下,吹竽者当然选择出力越少越好,甚至装出一副吹奏的样子就行了。

乙:这么说来,乐队里应该不止一个南郭先生,即便会吹竽,水平也不怎么样。

甲:经济学家有句话,坏的制度使好人也会做坏事。

可以想象,如果齐宣王继续活下去,必定会有更多像南郭先生的人加入乐队中。

即便乐队没有新人加入,很多现有的乐工也会效仿南郭先生,出工不出力,而那些技能高又不愿同流合污的乐工,会选择离去。最终,劣币驱逐良币,乐队垮台。

乙:还好,齐宣王死后,齐湣王改变了这个制度。南郭先生没有吹竽的本事,现学又来不及,只好逃之夭夭。假如当时齐国各行各业都采用齐湣王那样的方法,南郭先生就不得不学点其他技能了。

甲:后来的制度淘汰了南郭先生,也必将激励乐队其他人。

哲学家经常爱讨论人性善还是人性恶的问题。经济学家认为,这种讨论毫无意义。人性中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人性的善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行为,而规范人的行为的是制度。

乙:也就是说,人的懒惰或勤奋不是天生的,而是制度引导的结果。齐宣王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制度,必然会产生南郭先生,把勤劳者变成懒人;齐湣王的有效率的激励制度,则可以把懒人变为勤劳者。

甲:对。在设计制度时,不是假设人性好,而是假设人性坏。在这种假设前提下设计的制度,才能使善的人性充分发挥,恶的人性得到制约。

齐宣王的错误,在于假设每个吹竽者都同样会吹竽而且勤奋;齐湣王的正确,在于假设每个吹竽者技能不同、勤奋程度不同。

制度不同,结果完全不同。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chengyu/2023037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