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9日星期六
首页/成语大全/“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大街上真的有老虎吗?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大街上真的有老虎吗?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

庞葱:魏国大臣。一说为“庞恭”。

质:作人质。动词。将人作为抵押品,是战国时期的外交惯例。

市:集市。

信:相信。

之:指“市有虎”这件事。代词。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明:明白,清楚。

去:距离。

议:非议,说人坏话。

愿:希望。

察:观察,明察。

见:召见。

战国时期,魏国与赵国签订了和好盟约,魏惠王要将太子作为人质送到赵国都城邯郸去,便派遣亲信大臣庞葱陪同前往。

庞葱担心自己离开魏国后,有人在魏惠王面前说他坏话,临行前,他含蓄地问魏惠王:“大王,如果现在有人向您报告,说有只老虎跑到国都大梁的大街上来了,您会相信吗?”

魏惠王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当然不会相信。”

庞葱又问:“如果紧接着又有第二个人来报告,说大街上来了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

魏惠王思索了一下,说:“两个人都这么说,我倒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紧接着又问:“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人前来报告,说街上有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

魏惠王说:“既然这么多人都这么讲,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

庞葱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可是,因为有三个人接连向大王报告,大王就信以为真了。如今我陪太子去邯郸,邯郸距离大梁要比宫廷距离大街远得多,而背后说我坏话的人一定不止三人。希望大王明察。”

魏惠王明白了庞葱的意思,点点头说:“这个我明白,我知道该怎么办。你放心去吧!”

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就传到了魏惠王那里。

太子人质期满回国后,庞葱果真不能再得到魏惠王的召见了。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近义:以讹传讹、众口铄金

反义:眼见为实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chengyu/2023037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