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孙山》【解释、出处、故事】
名落孙山
【解释】
“名落孙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名次排在榜上最后一名的孙山的后面。表示投考没有被录取。孙山:人名。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范公《过庭录》: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故事】
宋朝时读书人要做官,必须参加科举考试。乡试(科举考试中地方上最高一级的考试)合格的称为举人。取得了举人的资格,就可以到京都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会试。有一年秋天,省城里要举行乡试,当地有个名叫孙山的读书人,准备到省城去应试。
孙山能说会道,滑稽诙谐,人称“滑稽才子”,乡里人对他中举寄予厚望。临行前,乡里一位老人来拜访孙山,请孙山与他的儿子一起去应考,以便他儿子能得到一些照应。孙山爽快地答应了。
两人到省城后,很顺当地参加了考试,接着是等待发榜。
发榜那天,孙山怀着紧张的心情,到发榜处去观看。看榜的人很多,孙山好不容易才挤到前面,一连看了几遍,都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他灰心丧气,准备再看一遍。结果,竟在最后一行中见到了自己的名字,原来自己是以末名中举,顿时转忧为喜。至于一起来应试的乡人儿子的名字,则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他肯定落选了。
孙山回到旅舍,把发榜的情况向乡人儿子说了。对方听说自己榜上无名,闷闷不乐,表示想在省城再多待几天。孙山归心似箭,第二天一早就回乡了。
孙山回到家里,乡邻们得知他中举,都向他表示祝贺。那老人见儿子未回来,问孙山他是否榜上有名。孙山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诙谐地念了两句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原来,当时中举后再去京城会试的,都由地方解送入试,所以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榜上的举人名字都称解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举人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你儿子的大名还在我孙山之后呢,言下之意是他落选了。
那老人听到很有才气的孙山也只考了最后一名,自知他的儿子比孙山差远了,榜上无名是很自然的,便平心静气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