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此不疲》【解释、出处、故事】
乐此不疲
【解释】
“乐此不疲”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特别爱好,因而沉浸其中,精力为之贯注,不知疲倦。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光武帝纪下》: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故事】
王莽末年,天下连年饥荒。刘秀看准时机起兵,加入了绿林起义军。后来到河北活动,以恢复汉家制度为号召,取得一些官僚、地主的支持,镇压和收编起义军,力量逐渐壮大。25年,他终于中兴汉室,即位称帝。
刘秀即位后,又镇压了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他逐步对带兵打仗感到了厌倦。又看到老百姓经过多年战乱,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因此他下决心改革弊政,废除苛法,精简官吏,安定社会秩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这样,终于使汉朝又强盛起来,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刘秀六十多岁时还勤于政事,天不亮就坐朝,一直到日落才回宫。他不谈军事,但对经史义理方面的事非常感兴趣,时常召集公卿郎将谈论,直到深夜才上床休息。皇太子见父皇如此勤劳,便劝谏道:“陛下有大禹、商汤那样的贤明,却丢失了黄帝、老子的养身之道。我们希望你注意身体健康,抽出时间休息一下。”刘秀听了这话,摇摇头说:“我乐于这样,不感到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