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察言观色》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察言观色》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察言观色【释义】察:详审。指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出处】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论语·颜渊》子张向孔子请教读书人要怎么...

察言观色

【释义】

察:详审。指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

【出处】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论语·颜渊》

子张向孔子请教读书人要怎么做,才可以称为“通达”。孔子反问道,你所谓的“通达”是指什么呢?子张回答说,无论是在诸侯之国做官还是在大夫之家任职,都能够享有声望。孔子说,这是成名而不是所谓的通达。真正通达的人品性正直,追求正义,认真听人说话与看人神色,凡事都以谦虚自处,这样的人不仅在诸侯之国做官得心应手,在大夫之家任职也一定是游刃有余。至于那些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处处违背了仁的道义,自己还以仁人自居而不感到惭愧。但是往往就是这种小人,无论是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却都能够拥有一定的名声。

【政德启示】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民意从来都是执政党执政兴国的“晴雨表”和“指南针”。因此,对群众“察言观色”,认真倾听民意、尊重民意、辨别民意、遵循民意,就成为领导干部当下首要具备的本领。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干部确实很不“简单”。有的一心想升官,整天琢磨人不琢磨事,想方设法编织关系网;有的眼睛朝天,对上察言观色,对下威风八面,做着“两面人”;有的老于世故,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俨然“投资客”;有的讲和气不讲原则,讲感情不论是非,遇到复杂棘手问题绕道走,只当“好好先生”。心思和精力放在这些上面,不仅自己身心俱疲,干事创业无从谈起,更败坏党风带坏民风,着实令人担忧。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很多,但是归根到底还是精神缺钙,丧失了理念信念,追求一己私利所导致。反映在外在行为自然是功利第一,关系唯上。这样的干部,一事当前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得失,难当重任,难付重托,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福祉危害不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察言观色”,体察民情,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凭空就可以练就的“本领”。领导干部只有多到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家里,才能看清群众的“脸色”。如果只是“会议室听听,小汽车转转,隔玻璃看看,找代表谈谈”,那样就根本看不真切群众的脸,甚至只能看到一张张“笑脸”“富脸”。如果对这些不真实的“脸”察言观色,再而行之,恐怕到最后连这些“脸”都看不到了。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察言观色”首先要练好“听力”,善于通过倾听群众的“无心之言”,领悟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捕捉到最真实的情况。要少听唱颂之词、悦耳之语,多听批评之言、牢骚之语,敢于接纳、乐于包容“言过之言”,不记恨在心,更不打击报复。只有这样才能广开言路、博采众长,让指示站得住、指令行得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察言观色”还要练好“眼力”,能看全、看透,辨别真假。譬如干部调研时一般都要事先通知基层单位,个别单位害怕家丑外扬,总是尽量让领导看到“门面”,很难看到“后院”。这样就无法了解到真实情况,自然也就发现不了问题。因此,要想避免被粉饰的“盆景”所蒙蔽,就应想办法看看遮遮掩掩的“杂草”。

“生无机巧姿,所贵唯实践。”“察言观色”最需要坚强的“执行力”。“听”和“看”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增长政治智慧、提升办事能力,为民谋办实事,谋福利。

总之,只要各级领导干部认清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身份,放低姿态,真正勤练“听力”“眼力”,最终必定能练就一身“察言观色”的好“功夫”,干出一番有利于地方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群众福祉的大事业。

文/聂琨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