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惩前毖后》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惩前毖后》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惩前毖后【释义】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不致再犯。【出处】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诗经·周颂·小毖》《诗经·周颂·小毖》的主旨在于惩前毖后。惩前的力度大,正说明反省之深刻,记取教训之牢,以见毖后决心之大。在诗中,读者可以体会到深刻的反省:自己曾为表面现象...

惩前毖后

【释义】

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不致再犯。

【出处】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诗经·周颂·小毖》

《诗经·周颂·小毖》的主旨在于惩前毖后。惩前的力度大,正说明反省之深刻,记取教训之牢,以见毖后决心之大。在诗中,读者可以体会到深刻的反省:自己曾为表面现象蒙蔽而受害,曾面临小人图穷而匕现的威胁,也曾经历过难以摆脱的危机。但这何尝又不由此而受到启发,进而深思。就这首诗的题目而言,”小毖“应是小心谨慎之意。

在这个成语背后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登基时间不长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岁太小,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协助处理国家大事。对此,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很为不满。他们到处造谣,诬蔑周公辅佐成王是想伺机废除成王,夺取王位。周公是个待人忠心诚实、豁达大度的人,听了这些谣言,为了不招惹是非,便离开京都避嫌。管叔鲜和蔡叔度见周公离开了成王,便暗中勾结殷纣王的儿子武庚一起发动叛乱,企图篡夺王位。周成王得到密告,急忙召集大臣商议,可谁也拿不出办法来,急得成王不知如何才好。一个大臣见状献策说:“这事只有周公才有办法处理!”成王一听立刻把周公请了回来,命其带兵东征,讨伐叛贼,经过三年的艰苦征战,叛乱终于平息。接下来,周公又忠心耿耿地辅佐成王几年,一直到其成人,便还政于他。成王正式接管朝政这一天,前往宗庙典祭祖先。在祭祀仪式上,成王回顾了以往的历史教训,并说:“我一定要从以前所受的惩戒中吸取教训,小心谨慎的办事,以免再遭祸害。”

【政德启示】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一贯方针。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中,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毛泽东主席在深刻总结中共党内斗争经验的历史基础上,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八字方针。什么是“惩前毖后”?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什么是“治病救人”?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对于犯错误的同志不能“一棍子打死”或“置之死地而后快”,而应依照我们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帮其改正、改了就好。这是我们党对待和处理犯错误同志秉持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也是成熟的执政党走向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高压反腐,打虎、拍蝇、猎狐既是惩前也是毖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党的斗争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治国理政、兴党兴国的新高度,以解决问题开局亮相,以正风肃纪先声夺人,以反腐惩恶寻求突破,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作了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重要准备,其重大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显现出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王岐山同志在工作报告“工作体会”部分指出,监督执纪问责,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这是中央纪委常委会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总结,是基于扎实实践探索的科学理念,是深化标本兼治、创新纪检工作的行动指南。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来把握,我们的党更应着眼于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保持政治定力,踩着不变的步伐,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任!

文/陈文平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