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格物致知》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格物致知》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格物致知【释义】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出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格物”“致知”是中国文化典籍《礼记·大学》里提到的八目中的前两个。正所谓“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后代对此四字的内涵多有解释,但最有代表性的是朱熹所阐述的。朱熹是南宋时期承上启下的一位集大成的学者。他在宋高宗绍兴十八年中...

格物致知

【释义】

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处】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礼记·大学》

“格物”“致知”是中国文化典籍《礼记·大学》里提到的八目中的前两个。正所谓“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后代对此四字的内涵多有解释,但最有代表性的是朱熹所阐述的。

朱熹是南宋时期承上启下的一位集大成的学者。他在宋高宗绍兴十八年中进士,之后边做官边教授弟子。宋孝宗即位后,很想有一番作为。为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他平反了岳飞的冤狱,追封岳飞为王,并下诏广开言路,要天下的读书人直言不讳,指出朝政弊端,规划恢复中原的大业。朱熹因此上书,坚决主张抗金建国,认为要完成光复大业,必须请皇帝先完成自己的修养。

针对此事,朱熹的弟子有些疑惑,便开始请教道:“先生上书时所说皇帝的修养,有什么特点?”

朱熹道:“皇帝的修养当然不同于一般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你们也应该做到,就是要先做格物致知的功夫。从宇宙之大到昆虫之微,都要清楚地看到大义的存在,才能够面对这个世界,来规划自己的事业。”

弟子说:“格物致知,不就是二程先生和龟山先生传下来的道理吗?可是格物是什么,致知是什么,两者哪个在先哪个在后,我都不清楚。”朱熹道:“大程明道先生(程颢)说‘格’就是到,‘致’就是得。致知在格物,意思是先用心思到具体的物,然后才能得到知识学问。因此格物在先,致知在后。但若是探究大道并把它落实到物上,那就更可以穷尽大道的奥妙。”

朱熹通过与弟子论道,阐释了格物致知之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德启示】

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我们干事创业,首先要把面对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了然于心,

研究其中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加以解决,此乃格物致知之举。实践出真知,我们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时刻秉持好格物致知的基本理念,练就调查研究的硬功夫,不当门外汉、外行人,使自己的工作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和群众的检验。

考察调研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说起来简单,但要真的发挥好调查研究的辅助决策作用,就必须掌握好“真本领”,才不至于沦为走过场。

我们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的时候,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要真正离开办公室,深入到基层一线,深入到群众家里,深入到实际生活。要放下身子、放下架子,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问题,真正到群众中去,不要把调查研究当作走过场,更不能当作变相的放松娱乐。调查研究要实打实的去做,结合具体政策、具体情况和自身思考,与调查对象认真座谈,掌握真实数据、真实情况,反映真实问题。

做好调查工作,还要掌握好调查方法。作为调查人员,必须学习好调查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比如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会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调查法等,在调查报告中要综合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要素,保证调查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专业性。原因的探索和措施的提出要紧紧依照调研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和政策方针,做出科学专业的判断。

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功到自然成。只有下足功夫,从思想到行动上真正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掌握好事物的运行规律,才能格物致知而后知行合一。

文/徐硕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