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过犹不及》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过犹不及》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过犹不及【释义】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

过犹不及

【释义】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过犹不及”这个成语最明显地体现在东野毕失马这个故事上。有一次,鲁定公饶有兴致地问颜回道:“先生,您听说过东野毕很擅长于驾马吧?”颜回答道:“擅长是很擅长,不过他的马将来必会跑掉。”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对着旁边的人说:“原来君子也会凭空诬陷他人啊!”颜回听后,并没有辩白什么,退了出去。

过了三天,掌管畜牧的官员突然跑来报告鲁定公说:“东野毕驾的马不听指唤,挣脱缰绳,车旁的两匹马拖着中间的两匹马,一起回到马厩里了。”鲁定公惊坐而起,急忙唤人派车将颜回招来。

颜回到后,鲁定公便向颜回请教道:“前天,寡人问您东野毕擅长驾马的事,先生您说,擅长是很擅长,但是他驾的马必将跑掉。不知您是如何预先知道的呢?”

颜回起身答道:“臣是以政事推测出来的。以前的时候,舜帝善于使用民力,造父擅长使用马力。舜帝不穷尽民力,造父不穷尽马力,因此在舜王的那个时代,没有避世隐居或是逃走的人,而造父手下,也没有不服从驾驭而逃离的马。但现在东野毕在驾马的时候,虽然骑着马,拿着缰绳,姿态很端正,驾马的缓急快慢,进退奔走,也很合适,只是当经历险阻到达远方之后,马已经筋疲力尽了,他却仍然对马责求不止,马怎么能不跑呢?”

鲁定公很赞赏地说道:“原来如此啊!果真如您所言。不过,先生您话中的含义很大,能不能再稍进一步说明呢?”颜回说:“臣曾听说过,当鸟被逼急时就要啄人,兽逼急了就用爪子乱抓,而人被逼得没办法时便要欺诈、叛乱,马被逼过头了自然就会逃奔。从古到今,没有能使其手下处于极点,而自己没有危险的啊!”

颜回观东野毕驾马,却以舜王政事断定有佚马之后果,看似二者之间并无关联,然而道理却相同,那就是:过犹不及,物极则反。

【政德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领导干部执政兴国能力和水平表现在这样几方面:一是能否判断形势而确定应当干什么,不应当干什么;二是知道什么事情应当先干,什么事情应当后干;三是懂得在具体的条件下应该干到什么程度。这个“度”的把握很重要,不同层次的领导者执政兴国能力和水平往往体现在具体“度”的把握上。

任何一个领导者都必须深刻、充分地认识“过犹不及”的道理。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好榜样——郑培民在干工作的时候经常讲要把握“雁阵法则”,他说:“大雁飞在天上,要有一个班长,就是领头雁。这个领头雁啊,不能飞得太快,脱离了雁阵,就起不到头雁的作用了;可也不能飞得太慢,混在雁阵里,就失去了头雁作用。”这正是他长期务实工作的经验体会。每一个领导者如果能经常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去深刻地进行反思,定能在工作中自觉地把握“过犹不及”的度,从而稳健地做好工作。

“度”的把握靠在实践经验积累基础上的领会、感悟、升华。这既需要有开阔的视野,更需要深刻的思考,这是依靠辩证思维才能达到的高度。邓小平晚年关于把握经济发展规律能力的思考和实现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稳定环境的思考,就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迪。中国经济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过热”的现象,为此进行了一番曲折的调整。邓小平在反思这一段经验教训的时候深刻地指出:“治理整顿,我是赞成的,而且确实需要……但是,怎样全面地来看那五年的加快发展?……如果不是那几年跳跃一下,整个经济上一个台阶,后来三年的整顿不可能顺利进行。”他进一步总结道:“看起来我们的发展,总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邓小平一贯强调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稳定社会环境,他在晚年则进一步指出:“稳这个字是需要的,但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以后还用不用这个字?还得用。什么时候用,如何用,这要具体分析。”这些都提示着我们:一切都要从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实现主动的、有“度”的把握,既不要肯定一切,也不要否定一切,更不要一种想法、做法一成不变。

文/聂琨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