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瑚琏之器》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瑚琏之器》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瑚琏之器【释义】瑚琏:古代祭祀时盛放黍稷的尊贵器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出处】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论语·公冶长》子贡,复姓端木,名赐,是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后列孔门言语科优异者,为孔门十哲之一。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办事通达,有干济之才。在孔子周游列国的...

瑚琏之器

【释义】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放黍稷的尊贵器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出处】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论语·公冶长》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是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后列孔门言语科优异者,为孔门十哲之一。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办事通达,有干济之才。在孔子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曾凭借一副三寸不烂之舌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是孔门弟子中的首富。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平常得到的夸奖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是夸奖归夸奖,作为弟子而言,总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亲口对自己的评价。

有一天,子贡向孔子问道:“老师,我在您的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子贡之所以这么问,一方面是内心抱有非常大的期许,希望知道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地位;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冒昧招来老师对自己批评。所以,话一说完,子贡就忐忑不安地低着头,不敢正视孔子。子贡的这些心思孔子焉能不知?稍停了一会,孔子捻着胡须笑着答道,“端木赐你呀,只是一个器具罢了。”

子贡在听到这番话之后无异于一盆冷水从头浇到尾,心都悬了起来,心里暗想:老师一直要求我们要做个谦谦君子,而君子是“不器”的,如今老师说我是“器”,这岂不是就等于说我不是个君子吗?孔子的这句话对于子贡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尽管如此,子贡依旧不相信老师会对自己做出如此这般的评价,稍作迟疑之后他又小心翼翼地上前问道:“敢问老师,我到底是属于何种器物呢?”孔子笑着说道:“子贡你呀,瑚琏之器”。子贡在听到这番话之后,原先紧蹙的眉头才舒张开,一颗悬着的心也落了地。

【政德启示】

瑚琏作为古代祭祀时盛放祭品的宗庙礼器,其尊贵自然不言而喻。夫子以“瑚琏”这一国之重器作为对子贡的代称,一方面是对子贡才能的肯定。另一方面,孔子又通过这种“先抑后扬”的方式,含蓄而又委婉地批评了子贡。虽然瑚琏是器中之最上者,但是真正的君子是要以达到“不器”为最高境界的。子贡虽然已经是很杰出的人才了,但是距离孔子所要求的理想君子的至高境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需要指出的是,孔子之前早期的儒生大多靠学习一门粗鄙的谋生手艺来养家糊口,这有点儿类似于今天的技术工人,而孔子创办私学的目的则是为了国家培养合格的政界精英,这颇像今天的国家干部培训学院。孔子之所以主张“君子不器”是因为任何器具虽然实用,但用途总是单一的,容量总是有限的。孔子不排斥君子学习谋生的技艺,但是绝不应该以此为满足,而应该有更大的目标和抱负。

今天我们要做到孔子心目中理想“君子”的境界虽然有些困难,但是要成为子贡这样某一方面做大、做精、做到极致的多面手型的专业人才,只要我们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古人看来,能够封侯拜相的人才有资格称得上是“瑚琏之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于精英的定义和评价也在发生着改变。一个国家既需要治国理政的精英,更需要无数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的新时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业绩的人们不正是当下“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精神的完美体现吗?他们又何尝不是国家的“瑚琏之器”呢?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于广大领导干部而言,我们不仅要有做“瑚琏之器”的志向,更要有“君子不器”的追求。“君子不器”不在于器化,不在于物质、不在于名利,而在于是否拥有高远的志向以及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来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掌握更多的业务本领。唯有此,我们才能消除重重的顾虑、放下陈旧的观念、抛弃世俗的眼光,谱写出人生辉煌的篇章!

文/聂琨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