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星期四
首页/成语大全/《金声玉振》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金声玉振》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金声玉振【释义】原意指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也可以引申为做事有始有终。【出处】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

金声玉振

【释义】

原意指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也可以引申为做事有始有终。

【出处】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孟子·万章下》

金声玉振一词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在《孟子·万章下》篇中,孟子对古代圣贤们一一作了评价。他认为:“伯夷,是圣人中清高的人;伊尹,是圣人中负责任的人;柳下惠,是圣人中随和的人;孔子,是圣人中识时务的人。孔子,可以说是集大成的人。集大成,就像奏乐时先以击打钟镈开场,再以敲击玉磬收尾一样,完完整整。击打钟镈,是条理的开始;敲击玉磬,是条理的终结。条理的开始,是运用智慧的事业;条理的终结,是完成圣德的事业。智慧,好比技巧;圣德,好比力量。就像在百步之外射箭,箭射到靶子,是你的力量在起作用;箭射中靶子,就不是你的力量在起作用了。”

【政德启示】

“金声玉振”是一句不常见但寓意深刻的成语。在曲阜孔庙,走过万仞宫墙,最先看到的就是金声玉振坊,牌坊的命名体现了对孔子伟大成就的赞誉。而且我国各个地方,只要是有文庙的地方,一般在庙门的正前方都矗立着“金声玉振”牌坊,其用意也是对孔子和儒家思想所做出贡献的纪念。

孟子一生追随前代圣贤的脚步,期望做出非凡成绩。他对生活在他之前的圣人作了一个评价,这些圣人里面有道德高尚不愿为官的伯夷,有为政比较负责任的伊尹,有性格温和的柳下惠,当然最后是集大成的孔子。孟子是孔子之后一位至关重要的儒学思想家,他用“金声玉振”来形容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事业,带给我们不少的启示。

人的一生,也许不能达到孔子那般的境界,开创一个学派,影响后世两千多年,但是我们可以从孔子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可以学孔子好学的精神,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们在学校的时候,都学过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映雪”、苏秦“悬梁刺股”的故事。一个人,如果好学到这样的程度,怎么可能没有成就呢?匡衡成为著名学者;车胤成为一代明臣,被封为关内侯;苏秦身配六国相印,影响了历史的发展。我们的革命先辈也是好学的典范,毛泽东的好学大家都知道,从识字开始到他老人家辞世,学习是贯穿他老人家一生的事业。周恩来求学时在一篇题为《一生之计在于勤论》的作文中写道:“人一生求学,惟青年为最大之时期,基础立于此日,发达乎将来。”他认为现在努力求学,是为了日后能“做事于社会,服役于国家,以其所学,供之于世”,他是在苦苦地打基础,为将来报效国家作准备!由于他的勤奋苦学,品学兼优,使全校师生十分钦佩。校长称他为南开最好的学生,同学说他是在万苦千难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并且,经老师推荐,学校破例免去了他的学杂费。周恩来成了全校唯一的免费生。陈毅自幼酷爱读书,达到入神入迷、废寝忘食的地步,以至于把本该蘸糖吃的糕粑蘸着墨水吃了。那些革命先辈们正是有着这样好学的精神,才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指导大家创造美好的社会,所以他们领导了革命的胜利。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频率比以往更快。身为党员干部,学习,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指出,广大党员同志要“克服本领恐慌”,方法则只有一个:“学习”,而且,要挤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道:“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因为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与以往不同了,没有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的充实与指导,工作上比必然会陷入被动。

文/张娜娜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