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举直错枉》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举直错枉》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举直错枉【释义】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出处】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鲁哀公有一天问孔子,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臣民心悦诚服。孔子回答说:“推举任用正直正派、刚正不阿的人,废黜邪僻罔曲的小人,那么就会政治清明、政令畅通,老百姓也会心甘情愿地听从...

举直错枉

【释义】

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出处】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

鲁哀公有一天问孔子,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臣民心悦诚服。孔子回答说:“推举任用正直正派、刚正不阿的人,废黜邪僻罔曲的小人,那么就会政治清明、政令畅通,老百姓也会心甘情愿地听从君王您的政令。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推举任用邪曲之人,废黜正直善良的贤臣,那么国家就会陷入混乱,即便您下了命令,恐怕百姓也不会服从。”

【政德启示】

《史记》载:鲁哀公之所以向孔子问政,意在选贤用能。孔子针对鲁哀公与把持鲁国大权的三家大夫间的衅隙,尖锐地指出哀公为政之失,舍贤任佞以及三桓专权的弊害。虽然批评的意味十分明显,但孔子更希望借此能规谏哀公能够举贤任能以赢得民心。毕竟为政者用人的当与不当,直接关乎国家治乱,世运否泰。夫子言言痛切之下,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引用了《论语》中“举直错诸枉,则民服”这句话,表达了对干部任用的态度,同时对领导干部自身的素养提出了要求。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7月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同样以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干部任用的态度。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谈及治国理政时使用频率颇高的一句古语,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古语云:“知贤非难,用贤为难。”在政治、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今天,能否让有用之人做到“人岗相适”“能者居之”,直接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顺畅与否。事实上,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还是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举直错枉”,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每一名领导干部明白该如何为“官”,该怎样作为。

对于干部而言,干事创业是为一地谋发展、为一方百姓谋福祉,而群众所希望的正是干部队伍有着实打实的工作作风,个人能够廉洁自律,为公能够惠及民生。习总书记强调的“举直错枉”,正是基于百姓的这一期盼而表达出的对干部任用的态度。众所周知,顶层设计的诸多方针、政策,最终还要靠基层穿针引线,落实到位。试想,倘若在此过程中,部分领导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打了岔,或是拖着不办,或是胡乱作为,那么损害的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更会危害群众利益和改革发展的大局。

随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如今判断一名领导干部能不能干事的标准已不再是“唯政绩”论,而是从个人作风、干事实绩、廉洁程度等诸多方面来考察。只有讲规矩、守纪律、能作为、善作为的人才是新时期下最需要的好干部。时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已然铺开,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压力,“得过且过”的懈怠思维和“我行我素”的权力任性势必会淘汰于发展的潮流之中。因此,只有从思想和行动上自我革新,重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心怀秉公用权的政治责任感,才能在个人的成长道路上迈稳每一步。

究其实,“举直错枉”就是要“以德为先”,选好用好干部。所举之人正直与否,关乎民心向背,直接影响民众的心态和对政令的认同度,进而影响为政之效。“举直错诸枉”,正直者为政,政令得其正,则顺应天下之人情常道,合乎民心民意,必然赢得民众的信服。相反,若德不称位,“举枉错诸直”,则有悖于天下之人情常道,或图谋私利,或残虐民众,难以使民众心悦诚服。所以只有正直者居上位,统摄枉曲者,其位方正,其政方行,其民方服。说到底,若要充分调动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的积极性,关键在于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起来,只有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部选任环境,才能激发出“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使发展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习总书记所强调的“举直错枉”,是鞭策更是激励。对于广大干部来说,尤须上紧志在有为、服务为民的思想“发条”,争做时代发展的“弄潮儿”,把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以及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注入到干事创业的过程中。

文/聂琨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