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克勤克俭》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克勤克俭》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克勤克俭【释义】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出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该词出自舜对大禹的赞扬。尧帝时期,黄河经常发洪水,尧帝派鲧治水九年没有成效。舜帝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告别新婚四天的妻子踏上治水的征途,治水13年,曾3次路过家门而不回,终于取得了成就。舜认为禹克勤克俭地为人民服务,于是就让位给他。【政德启示】克勤克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克勤克俭

【释义】

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出处】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该词出自舜对大禹的赞扬。尧帝时期,黄河经常发洪水,尧帝派鲧治水九年没有成效。舜帝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告别新婚四天的妻子踏上治水的征途,治水13年,曾3次路过家门而不回,终于取得了成就。舜认为禹克勤克俭地为人民服务,于是就让位给他。

【政德启示】

克勤克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老祖宗们留存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古人看来,勤有三益,即可以免饥饿、远淫辟、致寿考(达到长寿);俭有四利,即可养德、养寿、养神、养气。从大的方面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指安乐忘俭)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于为官者来说,保持节俭品格对立德修身至关重要。明代徐榜说过:“凡人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宦官日记》)事实的确如此,纵观历史,无论是商纣王“以酒丧邦”,还是周幽王“因色亡国”,无论是贪恋富贵落得被腰斩的悲惨结局的李斯,还是贪得无厌彻底“跌倒”的和珅,盖源于一个“奢”字。所以,当官应俭,否则,祸患无穷。清人陈宏谋在《从政遗规》一文中告诫为官者说:“去一分奢侈,便少一分罪过;省一分经营,便多一分道义,慎之哉!”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具体体现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它是一种磨炼意志、陶冶性情、生命不息、不断求索的强大精神力量。生活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常常和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不懈追求紧密相连,而挥霍浪费、不懂节制,往往与颓废、消沉等不良心绪分不开。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而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就可以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的侵袭,增强政治免疫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克服自私自利、奢侈腐化、萎靡不振等不良风气。“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表现出的是高尚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态度。一个崇尚节俭的人,往往也会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节俭,节为先,有“节”方能俭,做人有“贞节”,为官有“气节”,守住己之“节”,这是做人、为官的本分。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许多领导干部蜕化变质,一步步走入违法乱纪的深渊,往往都是从吃一点喝一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开始的,都是从价值观上开始扭曲变质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有利于培养高尚的个人品质,是一种美好的道德修养;勤俭力求以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度达到幸福自由的精神境界,是一种自觉的、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体验。社会文明愈进步,愈要崇尚节俭、质朴的生活方式。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古人云,“国奢则用费,用费则民贫”。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如何看待和使用这比钱财,是衡量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个“试金石”。是真正把钱财当成劳动人民的血汗,用好、管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还是大肆挥霍浪费?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必须做的考卷。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家财力能力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财权、物权越来越多,但是应当谨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取之于民理还当用之于民。领导干部增强节俭意识,就得珍惜民财,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用于发展经济、满足民需、解决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用公共财政解决公共问题,以实现老百姓更富足,社会更发展的美好局面。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是我党的政治本色,对此,每一个党员都应始终如一的坚持。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社会愈进步,愈繁荣,就愈应该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本质。因为只有一个克勤克俭的人,才能做到头脑清醒、不为物诱,才能做到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才能做到人民至上、一心为民,千千万万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如此,方能树立起“勤政、廉洁、高效”的服务性政府形象。

文/王雪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