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2日星期日
首页/成语大全/《通功易事》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通功易事》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通功易事【释义】指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出处】“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人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孟子·滕文公下》通功易事一词出自于孟子和弟子彭更的辩论之中。孟子的弟子彭更,才华出众,擅长研究治国安邦之策。...

通功易事

【释义】

指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

【出处】

“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人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孟子·滕文公下》

通功易事一词出自于孟子和弟子彭更的辩论之中。孟子的弟子彭更,才华出众,擅长研究治国安邦之策。后来他成为秦王的谋臣,为秦统一中国出谋献策。他曾和孟子谈论效果与动机的问题,他问孟子:“那些读书人们,跟在他们身后的车几十辆,跟随的人几百个,从这个诸侯国吃到那个诸侯国,不是太过分了吗?”

孟子:“如果不正当,就是一篮子饭也不从别人那里接受;如果正当,就是像舜那样接受了尧的天下也不过分——你觉得过分吗?”

彭更:“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觉得,读书人不劳动而白吃饭,是不对的。”

孟子:“你如果不互通有无,交换各行各业的产品,用多余的来补充不足的,就会使农民有多余的粮食没人吃,妇女有多余的布没人穿。你如果互通有无,那么,木匠车工都可以从你那里得到吃的。比如说这里有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敬长辈,奉行先王的圣贤学说,来培养后代的学者,却不能从你那里得到吃的。你怎么可以尊重木匠车工却轻视奉行仁义道德的人呢?”

彭更:“木匠车工,他们干活的动机就是为了求饭吃。读书人研究学问,其动机也是为了求饭吃吗?”

孟子有些不解地说:“你为什么以他们的动机来看问题呢?只要他们对你有功绩,应该给他们吃的,那就给他们吃的罢了。况且,你是论动机给他们吃的呢?还是论功绩给他们吃的呢?”

彭更:“论动机给他们吃的。”

孟子就举例子说:“比如这里有一个人,把屋瓦打碎,在新刷好的墙壁上乱画,但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为了弄到吃的,你给他吃的吗?”

彭更说:“当然不给了。”

孟子说:“那么,你不是为了报答动机给饭吃,而是为了报答功劳给饭吃。”

【政德启示】

彭更是孟子的弟子,不过从对话来看,彭更对孟子到处游说诸侯的行为还有些不够理解,居然认为老师是带着弟子们在诸侯国之间混饭吃。孟子通过各阶层之间依据从事不同的行业,相互之间获得各自需要的东西来做比喻,来说明自己周游列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行自己所奉行的“道”而已。

从孟子对各种行业的互取所需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对职业分工的重视。在社会中,职业有分工,但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能否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不凡的业绩。

在新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新闻:农民工师傅坐公交被看不起,嫌弃他们身上脏;快递员送东西晚到被人打;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被社会广泛非议,等等。当今社会中不乏对其他职业的轻视,比如,有的人看不起“农民工”,岂不知正是农民工的辛勤劳动,才有了城市的美丽画卷;有的人看不上风里来雨里去的快递员,认为他们没多少文化,只能做这样的工作,岂不知正是有了他们的风雨无阻才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方便;有的人看不起农民,进而看不上整个农村,岂不知正是中国的亿万农民为我们生产了粮食等各种基础物资,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安稳,农业更是其他产业的基础;有的人看不上公务员以外的工作,岂不知公务员这个职业是管理者,同时也是服务者,是为人民服务的。部分人走进公务员体制后,自认为了不起,恰恰犯了脱离群众的毛病。公务员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职业。说它是一种身份,因为当了公务员,就要有担当,有责任,有义务为老百姓谋福利,而不是只顾着自己的生活;说它是一种职业,因为公务员和其他的劳动者一样,都是依托这个职业生存,和其他职业一样平等,也要遵守职业道德,也要对自己有职业规划。周恩来总理接见掏粪工时传祥,真正诠释了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都在各自的职业中发光发热。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里提到“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他还提到“‘官’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同医生、清洁工等社会职业一样,都是社会的需要”。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种职业都是社会需要的,各种职业都是可以互通有无的,尤其是领导干部,不能把当官作为一种可以放纵自己的资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官”也是一种职业,只不过,这个职业对从事者有着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服从党的事业的需要,正如荀子所说:“安之者必将有道也。”

文/张娜娜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