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2日星期日
首页/成语大全/《温润而泽》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温润而泽》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温润而泽【释义】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出处】“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礼记·聘义》《诗经》有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意思是说,经常谈论君子,温和的像玉一样。所以,君子贵重玉。先秦时期的玉,寓意人的道德品行,表述一种精神境界。特别是这一时期的知识阶层,还将自己对理想道德最高境界的追求,比附于玉之精美坚洁;将高尚人格...

温润而泽

【释义】

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出处】

“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礼记·聘义》

《诗经》有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意思是说,经常谈论君子,温和的像玉一样。所以,君子贵重玉。先秦时期的玉,寓意人的道德品行,表述一种精神境界。特别是这一时期的知识阶层,还将自己对理想道德最高境界的追求,比附于玉之精美坚洁;将高尚人格的砥砺磨炼,寓之于美玉的琢磨精雕。因此,玉又是君子规范道德、约束行为的标志。由于玉的美是一种天赋的自然之美,是由内向外慢慢透射的蕴藏深厚、柔和含蓄、魅力无穷的美,因此,玉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理念,其外表温和柔软,本质却非常坚硬。

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诸子先哲们的作用下,玉又被赋予了吸纳日月山川之精华,凝聚人间之美质的特征,成为品藻人物的道德标准。贵族士卿受“观物比德”思维方式的影响,宣扬“君子如玉”“君子比德于玉”的道德观念,把玉的色泽、质地、形状等比附为人的德、仁、智义等品德,于是玉具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儒家学说倡导“仁、义、礼、智、信”,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仁,人们敬仰那些“仁者爱人”的人,把他们尊为君子,而“仁”的核心就是德。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就是把德与君子联系起来并追溯至远古。玉就代表德,德就物化为玉,玉德就成为文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后来人们就继承和发扬了“君子如玉”这个说法。过去人们还把玉作为信物来交换,这也是对玉德的一种景仰。“温润如玉”“洁身如玉”,成为对君子最美的一种赞誉。玉者无声,玉已成为君子的化身和代表,是纯洁之物,成为美德的代名词。

【政德启示】

自古以来,玉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古人以玉为美,常将玉的特性加以人格化,喻君子美德,以敦品励行,玉也因此成为先贤圣哲的一种身份象征和明志之物。所谓“人君德美如玉,而明若烛”“言贤者德音,如金如玉”,都是以玉温润的品性来颂扬君子的高尚情操。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要当好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和标杆,更应具备诚朴高洁、浑如美玉的道德修为,这样才能以高尚的道德品行约束自己,以良好的人格形象取信于民。

领导干部应谦卑温润,如玉之美,修仁爱之德。“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对于领导干部而言,首先应该做一个德行高尚的谦谦君子,在待人接物时做到温和有礼,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客观地讲,领导干部虽身处领导岗位,但本质上却是人民公仆,仍然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切不可自以为是,忘乎所以,对群众冷若冰霜、麻木不仁、避而远之,更不可官气十足,高高在上,在群众面前打官腔、摆官架、耍官威。作为党员干部,应自觉淡化“官”念,摒弃官威,放下架子,时刻保持一种平民心态,时刻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凡事想着群众,一心为了群众,从而构建和谐美满的干群关系。

领导干部应胸怀坦荡,如玉之质,修正义之德。胸怀坦荡是共产党人的应有本色,更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最基本要求。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领导干部理应涵养坦荡君子之风,行光明正大之事,做顶天立地之人,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对党忠诚老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要公平公正处事,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坚持原则面前人人平等;要站稳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上保持头脑清醒,敢于同歪风邪气和错误言行做斗争,遇到问题绝不能置身事外,听之任之。党员干部要光明磊落、一身正气,树立起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领导干部应两袖清风,如玉之洁,修廉洁之德。良好的口碑犹如玉的声音悠远传扬,被人铭记。作为领导干部,面对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一定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念党纪之严,常思贪欲之害,严格约束自己。在行动上把握住分寸,在感情上把握住原则,在生活上把握住小节,切实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努力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文/徐硕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