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1日星期六
首页/成语大全/《殷鉴不远》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殷鉴不远》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殷鉴不远【释义】殷:指商朝后期;鉴:审查。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鉴。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出处】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周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个国王。他在位时,对内横征暴敛,垄断了社会财富和资源,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对外,南征荆楚,北防游牧部落,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矛盾重重。周厉王为压制国人的不满,派人监...

殷鉴不远

【释义】

殷:指商朝后期;鉴:审查。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鉴。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处】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诗经·大雅·荡》

周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个国王。他在位时,对内横征暴敛,垄断了社会财富和资源,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对外,南征荆楚,北防游牧部落,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矛盾重重。周厉王为压制国人的不满,派人监视公开指责的人,一旦发现就立即处死。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相遇彼此只能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召公上朝进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住人们的口,要比堵住河里的水更厉害。水积多了,一旦决口,造成的伤害一定更大;不让民众说话,也是这个理儿。所以,治理民众就像治理河流一样,只能疏导,不能堵塞。周厉王不听劝阻,一意孤行,为所欲为,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没过几年,民众忍无可忍发生了暴动,袭击周厉王,他仓皇出逃,死于外地。这就是《诗经·大雅·荡》的历史背景,该诗作者借用周武王的口谴责昏君,诅咒暴政,大骂商纣王,实际是在抨击周厉王。“殷鉴不远,在夏后(王)之世”,实际上也就是“周鉴不远,在殷后(王)之世”。国家覆亡的教训并不远,对于商来说,是夏桀,对于周来说,就是殷纣!

【政德启示】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输不起也不能输的斗争,必须决战决胜。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有静气、不刮风,不搞运动、不走过场,踩着不变的步伐,把握力度和节奏,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

中国古代自夏商周开始,历史王朝的更迭便成为常态,统治者“你方唱罢我登场”,逐鹿问鼎的金戈铁马、猎猎旌旗让人目不暇接。春秋时期鲁国大夫臧文仲从中体会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虽然每个政权的兴衰更替都有具体原因,但其中的普遍规律就是腐败导致灭亡。夏禹一生勤劳节俭,到了二世启便好声色,三世康则“娱以自纵”,以致发生内乱、政权衰落。明末腐败严重,400万军队面对磨刀霍霍的12万清军,早已成为刀俎之肉。执政74年的苏共垮台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挫折,其历史的经验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苏共兴亡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苏共从依靠群众到脱离群众的历史,深刻认识和认真吸取苏共丧失政权的教训,对于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读史使人明智。不忘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要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古为今用、以古鉴今,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因此,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严明纪律、反对腐败郑重地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明确了党的纪律。此后,我们党在9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从“三湾改编”到延安整风,从毛黄“窑洞对”到“两个务必”,从“三反、五反”到“三项格局”再到惩防体系建设,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治国理政、兴党兴国的新高度,严纪律、纠“四风”、肃贪腐,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党心民心。但与此同时,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当前,我们要按照全面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要求,找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职责定位,坚持党纪严于国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党规党纪管住全体党员,真正使纪律规矩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线。每位党员干部要牢记入党初衷,深刻认识“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道理,干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在坚持真抓实干、勤政为民的同时,要时刻注意把握自己,确保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文/陈文平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