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1日星期六
首页/成语大全/《游必有方》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游必有方》出处、释义、人生智慧案例

游必有方【释义】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不要让父母感到担心。【出处】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孔子极为看重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

游必有方

【释义】

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不要让父母感到担心。

【出处】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孔子极为看重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应该外出努力奋斗,成就一番功业。孔子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其处理事情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在以孝治天下的中国古代,这样的故事是非常多的。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侠士,也是一位孝子。他很孝顺自己的母亲,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一起生活。由于他是一个有名的侠士,所以常有人请他出门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但是因为有母亲在,所以每逢遇到危险的事,聂政总是刻意回避。

一次,一位朋友要他替自己去刺杀仇人,聂政告诉那人说:“现在有母亲在,不能出去,以后再说吧。”几年后,聂政母亲去世,他安葬了母亲,就离开家为朋友报仇去了。这次出门后,聂政再也没有回来,他刺杀了朋友的仇敌后也死在了当场。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在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是很有道理的。但在当今社会,我们为了求学或生存,不可能不离开父母。如果遵从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要求,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但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心中都应该时刻挂念父母,经常和父母保持联系,以免父母为我们牵肠挂肚则是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并且是应该做到的。

【政德启示】

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是请示报告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请示报告制度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干部目无组织,干了什么、人跑到哪里去了,组织上都不知道,泥牛入海无消息。有事要找他,众里寻他千百度,颇费周折。孔子说“游必有方”,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是连这一条都做不到,那就成问题了。对不请示报告的干部,党组织要格外注意,可能就是要出问题的前兆。有的领导干部不知哪来的神通,办了好几个身份证,违规办了因私护照甚至持有外国绿卡,有的有几本港澳通行证,有的把老婆孩子都送到国外去了,根本没给组织上说一声,没把组织当回事!这些都要查,查出来就要处理,不搞下不为例。领导干部独来独往、天马行空,迟早会出问题。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

组织意图和领导个人意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组织意图是党组织通过民主集中制形成的意见,领导个人意图是领导干部个人的意见。组织意图和领导个人意图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领导干部包括主要负责同志,要准确表达组织意图和个人意图,该以组织名义出面就不要以个人名义出面,该以个人名义出面就不要以组织名义出面,该集体研究就不要擅自表态,该征求意见就不要省略程序,不能把个人意见强加给集体、强加给组织,不能用个人决定代替组织决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防止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

事实表明,党内生活松一寸,党的纪律就散一尺。党员、干部只有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反复锻炼,才能坚强党性、百炼成钢。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防身治病的有力武器,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不断洗涤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要不断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真正使党员、干部在每一次党内生活中都能有所悟、有所得。

文/聂琨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