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路不拾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路不拾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十、路不拾遗【溯源】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释义】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极好。【故事】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径武阳(今河北大名、馆陶一带),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很着急,这时有人去劝慰...

五十、路不拾遗

【溯源】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释义】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极好。

【故事】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径武阳(今河北大名、馆陶一带),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

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很着急,这时有人去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

那人听了半信半疑,心里想:“这可能吗?”转而又一想,找找也无妨。于是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丢失的衣服。

这件事后来越传越广,人们就把“路不拾遗”变成一个成语。

“路不拾遗”又作“道不拾遗”,常用以说明国家安定,人们的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

这则成语告诉我们优良的社会风气对建设安定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发展要注重经济建设,更要注重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建设。

【智慧语林】

社会的高度发达不只是物质文明的飞跃,更是精神文明的提升。“路不拾遗”常用以说明国家安定,人们的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

细究国家政策的变迁,也不难看出决策者的良苦用心。从一开始的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到后来“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提上日程,国策的重心向精神领域高度提升倾斜。这就告诉我们优良的社会风气对于建设安定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发展要注重经济建设,更要注重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建设。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