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志在四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志在四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一七、志在四方【溯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释义】四方:天下。形容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昏乱无道,终于逼得申生自杀,立了奚齐为太子。因为太子的事,又逼迫重耳和夷吾各自出逃。公子重耳先是从蒲城逃亡到了狄(古族名,主要居住于北方)人那里,重耳在狄住了十二...

一一七、志在四方

【溯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释义】

四方:天下。形容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昏乱无道,终于逼得申生自杀,立了奚齐为太子。因为太子的事,又逼迫重耳和夷吾各自出逃。

公子重耳先是从蒲城逃亡到了狄(古族名,主要居住于北方)人那里,重耳在狄住了十二年后,打算去齐国夺回失去的地位。途中,重耳一行经过卫国。目光短浅的卫文公对这位失去权势的公子非常冷淡。重耳又奔到齐国,齐桓公看出重耳将来定是个有作为的人,便热情接待他,为他娶妻姜氏,还送给重耳八十匹马。重耳经过一番磨炼,虽说比从前有所长进,但毕竟还不够成熟老练,面对这轻易得来的安逸生活,不禁飘飘然起来,把国家大事、自己未来的命运与前途,全然丢在了脑后,成天吃喝玩乐。

这时,那些效忠于重耳并在艰难困苦中始终追随他左右的人士,如赵衰、魏武子,还有他的舅父狐偃等人,齐聚在桑树下,秘密商量,要让重耳离开齐国这个暂时的安乐窝,重新振作精神,去完成归国执政的大计。

妻子姜氏私下对重耳说:“您有远大的志向,我应该支持您离开齐国去为自己的目标奋斗。那个听到你们密谋的人,我已经把他杀了,你可以走了。”重耳连连否认道:“这从哪里说起?根本没有这回事嘛。”姜氏却坚持说:“您走吧!我听说‘男子志在四方’。一个只知留恋妻子和贪图眼前安逸的人,到头来将一事无成,而且落得个坏名声。”重耳坚持不走,姜氏便同狐偃商量,把重耳灌个烂醉,然后将他送离齐国。重耳酒醒后,还耍起脾气来,随手拿起武器追赶着舅父狐偃,想拿他出气,但一切都已经晚了。

重耳及其随行人等,继续过着逃亡生活。他们先后到过曹国、宋国、楚国,最后到达了秦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国国内的情形不断地发生变化。晋献公死后,骊姬、奚齐的好景不长,连同卓子在内,都被晋国大臣合谋给杀掉了。重耳的弟弟夷吾,在齐国和秦国的帮助下,回晋国当了十几年国君,也在众叛亲离中死去。一番变革后,重耳也终于得到秦国的支持,回国掌了权,他就是历史上的有名的晋文公。

后来经过晋文公一番整顿治理,晋国迅速强大起来。晋文公东征西讨,战胜了南方的楚国,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智慧语林】

志气,是一种生活态度。古诗中,从“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到“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都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男儿“豪情征万里,狂歌震九霄”的豪情。人,生来就是为一口气而活着。这口气,是人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这口气,是人的脊梁,无论何时,你腰不会垮,肩就不会塌。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