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3日星期日
首页/成语大全/《退避三舍》出处、典故、成语解释

《退避三舍》出处、典故、成语解释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春秋时期,晋国献公年老后宠爱妃子骊姬,要把骊姬的儿子立为太子,就杀了原来的太子申生。晋献公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害怕被杀,逃亡到国外躲避。重耳先后到过很多国家。在齐国时,齐桓公待重耳非常客气,赏给他很多财物,还把本族的一个姑娘许配给他。重耳很想留在齐国,后来随从人员拿国家社稷来劝他,他才离开了齐国...

退避三舍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春秋时期,晋国献公年老后宠爱妃子骊姬,要把骊姬的儿子立为太子,就杀了原来的太子申生。晋献公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害怕被杀,逃亡到国外躲避。

重耳先后到过很多国家。在齐国时,齐桓公待重耳非常客气,赏给他很多财物,还把本族的一个姑娘许配给他。重耳很想留在齐国,后来随从人员拿国家社稷来劝他,他才离开了齐国。后来他又来到楚国,得到楚成王的器重。

一天,楚成王与重耳一起吃饭,楚成王开玩笑说:“你回到晋国后,怎样报答我呢?”

重耳说:“楚国国富民强,要什么有什么,晋国有什么能够献给大王的呢?”

楚成王说:“你说得对,但你总不能什么表示也没有吧!”

重耳说:“要是我能够回到晋国,我愿意和楚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哪天两国发生意外的事情,兵戎相见,那么,在两军对垒时,我一定会命令我的军队向后撤退三舍(古代一舍为三十里)。如果这样做您仍不能原谅的话,我再与您交战。”

后来,流亡在外十九年的重耳得到秦国的帮助,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不久楚晋两国发生战争,晋军果真像重耳当初对楚成王说的那样,向后退了三舍。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