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成语大全/《抱薪救火》典故、今译、智慧解读

《抱薪救火》典故、今译、智慧解读

抱薪救火《史记·魏世家》战国时代,秦国接连向魏国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魏国的安釐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秦国再次进攻魏国,当时韩国还派兵前来援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失去了两座城;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两座城,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魏国无力抵抗,只得割让土地求和,才算平息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

抱薪救火

《史记·魏世家》

战国时代,秦国接连向魏国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魏国的安釐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秦国再次进攻魏国,当时韩国还派兵前来援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失去了两座城;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两座城,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魏国无力抵抗,只得割让土地求和,才算平息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四座城,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是大败韩、赵、魏三国联军,杀死十五万人,魏国大将芒卯也在战役中失踪。

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直逼魏国都城,形势十分危急,而魏国军队接连败北,这使得安釐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看到这样的情况也十分害怕,为了求得一时的安宁,他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经过多年的战乱,大臣们对秦军的进攻已经十分恐惧,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也都纷纷劝安釐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

当时有个谋士叫苏代,是苏秦的弟弟,他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当他得知魏国准备割地求和后,就对魏王说:“大王,您的臣子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割地求和,根本就没有为国家着想过。侵略者贪得无厌,您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能暂时满足秦王的贪欲,但秦国的欲望无止境,只要魏国还在,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

说到这里,苏代给安釐王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这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用魏国的土地去向秦国求和,那就和抱着柴草救火没有什么分别了。”

苏代讲得头头是道,把当时魏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得非常清楚。但是胆小的安釐王只顾眼前的太平,不肯听苏代的劝告,还是一味屈膝求和,最后按照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了公元前225年,秦军果然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掘开黄河大堤水淹大梁城,魏国就这样被秦国灭掉了。

【成语今说】

薪,柴草。抱着柴草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智慧语林】

“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想通过割让土地向侵略者乞求和平,只会更加刺激侵略者的胃口和野心。我们在急于补救错误、消除祸患时,首先要选择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如果使用的方法不当,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会使祸害扩大,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