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文史百科/拾翠人间,含羞待放 ——春风儿女张玉娘

拾翠人间,含羞待放 ——春风儿女张玉娘

拾翠人间,含羞待放 ——春风儿女张玉娘在层出不穷的电视剧和电影的影响下,以唐伯虎为首的江南四大才子,可谓是妇孺皆知。然而,那已然是明朝的事了,若追溯到宋朝,可有人知道当时的四大才女?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由著名才女李清照领衔的宋朝“才女天团”吧。对于李清照,想必已不需要多着墨,因为她实在是太有名了,稍微有点常识的女子,难受的时候都会吟唱一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拾翠人间,含羞待放 ——春风儿女张玉娘

在层出不穷的电视剧和电影的影响下,以唐伯虎为首的江南四大才子,可谓是妇孺皆知。然而,那已然是明朝的事了,若追溯到宋朝,可有人知道当时的四大才女?

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由著名才女李清照领衔的宋朝“才女天团”吧。

对于李清照,想必已不需要多着墨,因为她实在是太有名了,稍微有点常识的女子,难受的时候都会吟唱一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而这正是出自李清照的成名作之一《声声慢》。

“才女天团”的第二把交椅,非断肠词人朱淑真莫属。这位写词缱绻婉约,对爱情却大胆敢言的悲情女子,虽不及李清照的名字如雷贯耳,却也狠狠地为女人挣了一回面子。须知,宋词不只是苏轼、柳永他们的天下,女子亦不输男儿。

剩下的两位才女,随着时光荏苒声名淡去,远不及李清照、朱淑真那般,自始至终都顶着耀眼的光环。但是在那个时代,她们亦是绚烂的烟花,璀璨、耀眼。她们就是湖州才女吴淑姬,以及我们这篇文章的女主角——张玉娘。对你的爱,如山之高

在叙述张玉娘的故事之前,容我先说说她的《山之高》: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汝心金石坚,我冰雪洁。

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朝云暮雨心云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卓文君在写给丈夫司马相如的《白头吟》中写道,“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她认为,爱情应当是和山上的雪一样纯洁,像云间的月光一样明亮。

张玉娘所思,亦和卓文君相同。她说,山是那样的高,月亮静悄悄地悬挂在山顶,月亮是那样的明亮、皎洁。而这样的月亮,也昭示着她对心上人的爱,纯洁明亮,至死不渝。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她正遥望远方,思念着那个他。

能得才女青睐至此,那个男子何其幸运。而这个幸运的男子,名叫沈佺。

沈佺的祖上沈晦是宋徽宗时期的状元,他也算生于官宦世家。沈佺和张玉娘是同乡,他们的父亲是八拜之交,沈、张两家一直交好,来往密切,恰巧,沈夫人和张夫人差不多同时怀孕。按照言情小说的情节,两位夫人必定一早就商议好了,若生下的孩子为同性就义结金兰,若是异性就指腹为婚。更巧的是,两家的孩子在同年同月同日来到了这个世上,沈佺长张玉娘三个时辰,张玉娘自小就以兄长称呼沈佺。

青梅竹马的故事,自古数不胜数。沈佺和张玉娘这一对璧人,郎才女貌,自然难逃爱情故事的世俗。

和沈佺一样,张玉娘也生于官宦世家,她自幼聪慧,饱读诗书,及笄之前便已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尽管后来的我们对张玉娘并不是那么熟悉,但是在那个年代,无论学识还是人品,她都备受推崇。

如此才华横溢的女子,又生得一副花容月貌,怎能不受青睐?所以,她和沈佺的相爱是那样的合乎常理,理所当然。他们自幼相识,兄妹情慢慢便转化成了爱情。

沈、张两家对沈佺、张玉娘的相爱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于是,这一对情投意合的小儿女在双方父母的支持下订了婚,感情也一日深过一日。平日若不能见面,他们会书信往来,互通诗文。张玉娘留下来的诗稿,有很多都是写给沈佺的,比如这首《紫香囊》:

珍重天孙剪紫霞,沉香羞认旧繁华。

纫兰独抱灵均操,不带春风儿女花。

女子一旦爱了,总是会倾尽一切去爱,不求身外之物,不求海誓山盟,只要他爱她,足矣。张玉娘对沈佺的感情便是如此,于她而言,沈佺就是她的一切。只可惜她的父母并不像她一样天真,他们也是出于对女儿的爱考虑,除了爱情,他们希望女儿得到更多生活上的保障,比如殷实的家世,比如功名利禄。

没多久后,沈家家道中落。作为世交好友,张家虽然碍于面子不好直说,但悔婚之意也越来越明显。他们觉得,败落后的沈家不足以给女儿未来的生活一个保证,更何况沈佺只是以诗书为乐,并未打算考取功名,入朝为官。思前想后,他们决定退了和沈家的婚事,给女儿另谋如意郎君。

张玉娘得知父母有此意,坚决不从。她铁了心要嫁给沈佺,无论父母怎么劝都无济于事。为表决心,她写下一首《双燕离》。

白杨花发春正美,黄鹄帘垂低。

燕子双去复双来,将雏成旧垒。

秋风忽夜起,相呼度江水。

风高江浪危,拆散东西飞。

红径紫陌芳情断,朱户琼窗侣梦违。

憔悴卫佳人,年年愁独归。

诗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张玉娘将自己和沈佺比作双飞的燕子,本来比翼双飞,谁知江上的风浪将他们拆散,他们只能独自忧愁独自归。而这风浪,可能是她那决心悔婚的父母,也可能是无可奈何的现实。

张玉娘的父母并非不可理喻之人,他们被女儿的执着和深情打动,最终同意不退婚。但是他们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沈佺必须潜心读书,待考取功名后,方可娶张玉娘为妻。这对于为人父母的他们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妥协了。

张玉娘和沈佺就像《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和张生,为了美好的将来不得不暂时分离。沈佺上京之际,张玉娘送别心上人,并赋诗《古离别》一首,聊记相思。

把酒上河梁,送君灞陵道。

去去不复返,古道生秋草。

迢递山河长,缥缈音书杳。

愁结雨冥冥,情深天浩浩。

人云松菊荒,不言桃李好。

淡泊罗衣裳,容颜萎枯槁。

不见镜中人,愁向镜中老。

从韵律上来看,《古离别》似乎胜过前面提到的其他几首诗。但是从所蕴含的情感来说,我更喜欢《山之高》,我一直觉得,《山之高》完全可以称作是张玉娘的代表作。诗中的情感不矫揉造作,以类似先秦《诗经》的起兴手法,将她的情感埋藏在每一个字眼中,却又不像《诗经》那般生涩难懂,仿佛她只是亲切地向你诉说着她小女儿的心思。

身为局外人的我们都不免被她打动,何况是深爱着她的沈佺。

为了抱得美人归,沈佺发挥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过五关斩六将,一路通过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冲入殿试,考取了榜眼,也就是殿试第二名。

殿试之后,沈佺的才名一下子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自古美女不是爱英雄就是爱才子,大概有不少权贵之女对他春心萌动吧。而沈佺的出名,源自他在殿试上出类拔萃的表现。据说考官出了一系列难题,本想刁难沈佺,却不料他从容不迫,对答如流,尽显大家风范。

故事到这里,本该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才子考取功名,加官晋爵,衣锦还乡,迎娶日夜思念的爱人,从此举案齐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也正是看故事的我们所期待的最完美的结局。

然而,能打动人的爱情往往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阻挠的力量将那原本如上好瓷器一般的完美故事敲得支离破碎。

爱情,并非都是以喜剧收场

考取功名没多久后,沈佺患了伤寒。在那个医学并不发达的年代,伤寒也可以发展成致命的疾病,沈佺便是这样一个不被命运眷顾的人。他的病愈演愈烈,最终病入膏肓,无药可治。

得知沈佺病重,张玉娘伤心欲绝,当下写了一首诗向沈佺表达了自己生死相随的心意。她说,她生生世世不能离开他。她说,既然生不能相守,即便是死也要同穴。

沈佺虽是万般不愿张玉娘做傻事,但面对她这样的痴情,他能做的唯有许下在阴间等她相聚的誓言:

隔水度仙妃,清绝雪争飞。

娇花羞素质,秋月见寒辉。

高情春不染,心镜尘难依。

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

在张玉娘见到沈佺这首诗之后没几天,沈佺敌不过病魔的侵袭,带着对张玉娘的思念撒手人寰。死的时候非常年轻,不过二十出头。

这对张玉娘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她所有的情绪都写在了这首《哭沈生》中。

中路怜长别,无因复见闻。

愿将今日意,化作阳台云。

仙郎久未归,一归笑春风。

中途成永绝,翠袖染啼红。

怅恨生死异,梦魂还再逢。

宝镜照秋水,明此一寸衷。

素情无所著,怨逐双飞鸿。

还有什么能比与心爱之人阴阳相隔更加痛苦?在我们经常喊着再也不相信爱情的时候,总有些故事会颠覆我们的看法,如果这都不算爱情,那爱情又是什么?

沈佺走后,张玉娘思念成疾,一日比一日憔悴。张家父母急坏了,他们用尽办法,甚至不停地给女儿物色新的如意郎君,然张玉娘一颗心完完整整地交给了沈佺,再也容不下其他人。沈佺的死仿佛带走了她的灵魂,她活在世上,已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此后,张玉娘再也没有笑过。她已然把自己当成了沈佺的妻子,终日闭门不出,为沈佺守孝。她有一双婢女,名唤紫娥和霜娥,早在她和沈佺相恋之时,这两名丫鬟便经常为他们传递书信,半是红娘半是知己。见自家小姐伤心憔悴至此,她们也跟着难受,日日为她悲恸。

张玉娘为沈佺守了整整五年,悲伤已经将她折磨得不成人形。在后人所著的传奇故事《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中,有这样传奇的一幕:

沈佺死后第五年的元宵节,他的魂魄出现在张玉娘的闺房中,他对她说,“你说过愿与我死同穴,希望你不要背弃誓言”,说完就消失了。张玉娘惊坐而起,哭着喊着沈佺的名字,却再也没见到他。她至此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半个月后,绝食而死。

张玉娘的父母可怜女儿痴情如此,和沈佺父母商量之后,将这对苦命鸳鸯合葬于西郊枫林,也算是了了他们生前的心愿。

侍女霜娥日日思念张玉娘,竟然伤心过度而死。另一名侍女紫娥随后自刎相随。更加令人称奇的是,张玉娘生前养的鹦鹉居然也悲鸣而亡。张玉娘的父母将紫娥、霜娥和鹦鹉这“闺房三清”陪葬在女儿女婿的墓旁,给他们做伴。

这就是流传后世的鹦鹉冢的故事。

故事虽感人,我却对此心存质疑。以沈佺对张玉娘的爱,他希望看到的难道不是心上人能开开心心地活下去?为什么他早不出现晚不出现,非要在去世五年后出现在玉娘面前,让她遵守诺言,前往阴间与自己相会?

想来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张玉娘守节五年后,时间将她的思念掏空,她再无活下去的理由,便幻想着沈佺来将她带走。二是后人为了成就“生不同衾死同穴”的爱情神话,杜撰了“鹦鹉冢”的故事。

无论是哪一种,对张玉娘来说,未必是坏事。穷其一生,她也算是与心爱之人相守在一起了。

张玉娘去世得早,流传于世的作品并不多,如今世人能记住的,大概就是她的《兰雪集》了。而《兰雪集》中所收录的作品,大多数是她少女时期所写的。那个时候的她,就跟“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李清照一样,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因而写的诗词也多以欢快基调为主。

以下是除了《山之高》外,我最喜欢的一首诗——《闲谣》:

兰径香薰幽佩,竹风凉度疏帘。

情归锦瑟弦断,绣倦金缄倒拈。

悲情故事最大的感染力,或许就是她爱他,他爱她,而他们未能活着享受到白头吧。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她留下的故事是悲伤的,但她留下的作品却是快乐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china-wenshi/20230313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