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星期三
首页/文史百科/《离骚》之精价神值

《离骚》之精价神值

《离骚》之精价神值○周海燕人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不过须臾一瞬,但人的精神却可以生生不已、千载传颂。爱国精神、贵族精神、浪漫精神都是人类精神重要的养分,可以滋润人们干渴的心灵,点燃人们生命的热情。堪称楚辞中翘楚的《离骚》就是这样一部蕴含了丰厚精神财富的佳作。《离骚》是中国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诗歌,全诗三百七十多句,两千四百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

《离骚》之精价神值

○周海燕

人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不过须臾一瞬,但人的精神却可以生生不已、千载传颂。爱国精神、贵族精神、浪漫精神都是人类精神重要的养分,可以滋润人们干渴的心灵,点燃人们生命的热情。堪称楚辞中翘楚的《离骚》就是这样一部蕴含了丰厚精神财富的佳作。《离骚》是中国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诗歌,全诗三百七十多句,两千四百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

屈原,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学史上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老少咸知。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贵族。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是后世楷模,他气魄宏伟、瑰丽奇绝的诗篇是世界文学殿堂的佳品。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更加想念这位怀抱热诚理想自投汨罗江的爱国者,采摘粽叶、挂起艾蒿、划上龙舟……后人用一个节日和种种仪式祭奠他、怀念他。有史以来,其忌辰被列为全国性节日且被全民纪念的文人只有屈原。

《离骚》是一篇带有自叙性的长篇政治抒情诗,诗中不但叙述了屈原的家世、生平,而且集中表现了他的性格爱好、思想感情、斗争经历和政治理想,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精神。从作品问世到今天,已然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涤荡,但是作品中那被时光沉淀下来的爱国精神早已渗透在神州大地,那贵族精神一直警醒着万千民众,那浪漫精神时时感动着代代读者。

今天,当你在现实的迷雾中找不到方向,当你苦闷的心灵难觅知音,当你满腔的抱负无处施展,请打开《离骚》,你会发现,你所苦苦寻找的共鸣都在这篇千古名作中。

一、爱国精神是知识分子的最高情怀

爱国精神是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这种精神是这个民族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因素。从爱国主义生发出自强不息的开创精神、艰苦奋斗的自立精神……正是靠着这些精神,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亡,饱经沧桑而再生。而爱国精神也是历代知识分子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立言之基,是他们的最高情怀。屈原是这些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两千多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司马迁认为:屈原精神包括“忠君、兴国、哀怨”。朱熹的《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用“爱国”来评价屈原。屈原热爱自己的国家,并为之不惧生死,他的代表作《离骚》中更是饱含着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一个人的身世经历与其爱国精神的形成息息相关。《离骚》第一句是“帝高阳之苗裔兮”,即“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按照司马迁的《史记·楚世家》中所说:“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子孙,昌意之子也。”所以,“帝高阳之苗裔兮”,其意也可以理解为:我屈原是黄帝的子孙。进一步理解就是,作为黄帝的子孙,与生俱来地拥有黄帝子孙的光荣和权利,同时也应承担黄帝子孙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语意虽平实,气势却豪迈,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楚国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屈原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却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他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主持外交事务,他一心为国为君却被疏远、被谗害、被放逐。后来楚国政治腐败,国都郢为秦兵攻破,一腔热血的屈原再也无力拯救故国,自投汨罗江而死。一篇《离骚》,是屈原在政治上屡遭挫折以后面对个人苦闷和国家困境发出的探问,是关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更是饱蘸着血泪的满腔爱国激情的抒发。

(一)坚持“美政”,忠君忠国是爱国精神的核心要旨

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革弊立新是推进国家发展、加速国家强大的重要手段。屈原在《离骚》文末说道:“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意思是,既然不能和他们一起实行美政啊,我将追随彭咸去往他的居处!彭咸是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投水而死。屈原自沉汨罗就是效法彭咸。“美政”指的是明君贤臣共兴楚国,这是屈原的抱负,也是他以爱国精神为出发点为楚国开出的富国济民的良方。屈原忠君忠国,为实现楚国富强的梦想,对内用心辅弼怀王实行变法,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国富民强的大好局面。

“美政”的实现需要圣明的君主和贤德的臣子。尧、舜、禹、汤、文王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明之主,他们品德高尚,顺应天地之道,任用贤能,是屈原热烈歌颂的对象。《离骚》中说:“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三后”是指禹、汤、文王。“纯”指专一、不杂乱、纯粹,就是动机单一,一切为了劳苦百姓。那些上古的君王治理国家以百姓疾苦为先,所以那些品德高尚的贤者都愿意拥护他们。“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屈原称赞尧、舜的光明正直,说他们是沿着正道登上坦途。“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屈原认为商汤、夏禹态度严肃恭敬,周文王、武王讲道义没有差错,能选拔贤者能人,遵循一定准则不会偏离。“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意思是,只有古代圣王德行高尚,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离骚》表述的这些内容,指出了衡量明君的一些标准。而那些昏聩无能、骄奢淫逸的君主,像羿、浞、浇、桀、纣,他们不能任用贤才,而且常逆天而行,所以不能守住社稷。在明君和昏君的对比中,表达了屈原对明君的渴望,因为只有得到明君的任用,才能更好地忠君忠国。“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司马迁对屈原的忠君思想大为肯定。

一个对国、对君有着深厚感情的人会不自觉地将这种情感渗透在一言一行中。《离骚》的后一部分写到当屈原就要离开楚国的那一刻,他刚刚升上灿烂的天宇,猛回头看到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故乡。仆人在一旁哀伤悲泣,连马儿也在逡巡彷徨,它蜷曲着身子,频频回首,不肯前行。屈原虽然口口声声说“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国人没有谁了解我,我又何必怀念故国旧居呢?)但在这句看似决绝的气话之外,我们却分明感觉到屈原满含热泪的目光和对故国依依不舍的眷眷深情。

(二)守正不阿、勇于斗争是爱国精神的重要体现

爱国总要付诸实际行动,在前行路上可能遇到重重险阻,这就需要斗争的勇气。屈原说:“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意思是,那些奸佞之人结成朋党,出于对忠良之臣的无端嫉妒,使用种种可鄙的手段残害他们。这些“党人”苟且偷乐,不仅不能辅佐国君,反而使得国君走入歧途,与贤明圣主之道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无惧邪恶、大胆发声是贤能之臣应有的品质与作为。屈原堪为此类人的代表。他说:“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骑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我在前面引导开路!)对于自己,屈原愿意以亲贵贤臣的身份辅佐怀王;对于君主,他希望怀王成为知人善任的贤能之君,而不是被别有用心的小人蒙蔽的昏聩之主。在实现理想的艰难征程上,他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明白道路的艰险异常,也做好了不遗余力去追求探索的准备。他也实实在在是这样做的。战国时期,楚国逐渐成为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楚国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阻碍了其发展,如果不进行改革,则很容易快速走向衰落。楚怀王任用屈原治国,实施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改革触及了一些旧贵族的利益,他们对屈原怀恨在心,一心要迫害屈原。楚怀王被蒙蔽,对屈原渐渐疏远,最后在奸臣的一再挑拨下,撤掉屈原的官职,并把他流放到汉北和沅湘流域。但不管经历多少别有用心的迫害和不公正的待遇,屈原始终无畏无惧,他的一片爱国赤诚之心恒久不变。“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的爱国爱民之心掷地有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即使粉身碎骨,他也决不改变志向。

屈原的抗争精神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他一生都在为真理而抗争,为理想而奋斗,从不畏惧,从不退缩,他用生命写成的一篇篇饱含爱国精神的诗作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三)忧国忧民、心系苍生是爱国精神的生动展开

拥有爱国精神的人一定是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屈原的这种民本思想激发他关注国家前途、民生疾苦。《离骚》中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深沉诗句都为此而作,“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常常长声叹息,还掩面哭泣,哀伤人民生活的艰难。屈原出生于楚国丹阳(现在的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生于斯,长于斯,对楚国人民的深沉情感与生俱来,他爱这片土地,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屈原自小浸润于楚文化之中,受到了历史上爱国主义传统的影响。他生活在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目睹楚国艰难的现实处境。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政治体验培育了屈原的爱国精神,而屈原的一腔热血也倾注在了荆楚大地上。

爱国精神是屈原的最高情怀,也是后世知识分子的最高情怀。这种精神如灯塔照亮人们前行的征程,如旗帜号召人们奔向正义的战场,如号角引领人们奏响时代的强音。屈原是楚国的优秀儿女,是楚民族的灵魂,屈原的爱国精神是楚文化最杰出的优秀文化遗产。《离骚》是饱蘸着血泪写成的一首忧伤、怨愤之歌,其中的忠君忠国、勇于抗争、忧国忧民使他的爱国精神清晰可感,也为后人培养爱国精神树立了典范。

二、贵族精神是伟大人格的中坚柱石

追求卓尔不凡的人格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先行者前赴后继的探寻超越,人类才逐步摆脱野蛮,走上文明之路,而贵族精神正是伟大人格的中坚柱石。贵族精神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平民也可以有贵族精神,比如自述“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孟子,安闲于“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和大喊“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他们都毫无疑问地具有贵族精神。贵族精神的具体呈现可大可小,大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伟大胸襟,小到“渴不饮盗泉之水”“饿不食嗟来之食”的日常守节。贵族精神既不是凌空高蹈、杳渺难及的,也不是束之高阁、远离群众的。实际上,贵族精神和平民精神并存于中国历史中,它们并驾齐驱、相互补充,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人格。屈原是第一个树立起贵族精神的典型,其后的曹植、谢灵运、李白、曹雪芹等都是具有贵族精神的人物。总之,贵族精神不是来自高贵的血统、独特的身份、尊贵的地位,而是表现为心气高傲、理想卓越、品格高洁、精神雄健等。

心气高傲不是自大自骄,目中无人,而是来自坚贞高洁的一身傲骨、不苟同于流俗的卓越理想和不忘初心的坚韧品格。贵族出身当然不等于贵族精神,但是贵族出身对贵族精神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离骚》开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点明了自己的高贵血统,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是楚武王熊通的后代。屈原是楚之同姓,高贵的出身使他具有了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与尊贵感,使之在其精神素质中有一种“天生德于予”的骄傲与“刚健中正之气象”。“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屈原的生辰不同寻常,少有的寅年寅月寅日出生。“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他的名和字都不同凡响。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天地人三统,大有“天将降大任”之命相。所以,屈原的出生就具有形成其贵族精神的感性成分。另外,屈原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再加上他天赋极佳、才华出众,终于成为楚国末期推动国家发展的贤才翘楚。高贵的出身、内含天地之美的美名、与生俱来的诸多“内美”,再加上衣着服饰、饮食装扮、声乐车驾等的品位都说明屈原志向高洁,“内美”与“修能”兼具,才气与德行兼备。与他同时代的人相比,屈原的贵族精神尤为突出。

高洁的品行是贵族精神的应有之义。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真理的忘我探求,对百姓困苦的广泛同情,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这些高洁品行在民间未必能得到世俗层面的普遍理解,在庙堂也很难得到持久的信任和支持,但贵族精神却让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精神雄健于此可见。比如屈原,他经历了长期的困顿和打击,终于对楚国朝廷失望,昏庸腐败的统治阶层已经让他的理想幻灭,他深切同情和热爱的人民也未能真正理解他的志向和所为。《渔父》中写到屈原被放逐后在沅江上和一个渔父的对话。渔父看到他后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落得这般田地?”屈原回答:“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渔父就劝他说:“圣人不会死板地应对事物,会随着世道变通处事,世人都肮脏,为什么不随波逐流保全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自命清高让自己落得个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洗过澡后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罢,微微一笑,用桨敲击着船舷,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混又浊,可以洗我的泥脚。”随后径自离去,不再和屈原说话。渔父的思想是大众式的,他明哲保身,而屈原在折节保身和舍生取义的鲜明对立中,以其坚定的抉择,表现出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

屈原在中国历史上并非第一个忠诚耿介、固守高洁的文人,也不是首位忠君爱国、关心人民疾苦的臣子。在他之前,有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粟最后饿死于首阳山的伯夷、叔齐,还有为了谏君被剖腹挖心的比干。但是伯夷、叔齐、比干都没有得到如屈原一样的殊荣。不单是因为他们没有像屈原一样流传于世的经典诗篇,还因为他们没有屈原一样的高贵气质和高远格局。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说屈原:“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王国维实际上就指出了:屈原的伟大不仅在其情感丰富、浪漫恣肆的优秀作品,更在于其作品所蕴含的贵族精神。屈原最终是以壮烈的投江自沉明志,这仅仅是他个体生命在历史时空中的定格谢幕,但他的贵族精神却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生生不息。

屈原用血与火、生与死告诉我们,贵族精神就是具有高尚的人格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屈从于物质享受,不以享乐为目的;有卓越的理想,作为社会的精英,有自觉担当的责任感,扶助弱势群体,关注国家命运;有雄健的精神,不懈地追求真理,具有独立不迁的境界;心气高傲,有自由的灵魂和独立的意志。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需要这种贵族精神。

三、浪漫精神是人类心灵的永恒追求

浪漫精神是人类精神花园中的一朵奇异之花,它能开启智慧之光,让人在烦琐庸常中超拔脱俗,是人类心灵的永恒追求。浪漫精神以其独特的风格、独特的气派,在社会生活中演绎出无数的人生悲喜剧。《离骚》是体现浪漫精神的佳作。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大量的神话和传说,通过隐喻和象征等手法,反复咏叹,表达自己上下求索、追求美好的理想,既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令人回味无穷。如果你读懂了《离骚》,那就意味着你读懂了屈原,也读懂了浪漫精神。

浪漫主义风格的最大特点是离开现实世界,极力展现幻想天地。通过丰富想象和奇特联想,可以上天入地,可以人神同游,可以古今交替。浪漫主义的诗歌,不仅诗人自己可以尽情畅想,读者在欣赏诵读之时同样也可以融入那种意境,从而去感受诗人的理想。想象和联想在《离骚》等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屈原以大量的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为素材,以大胆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联想展开描写。诗中写“我”经过苍梧、县圃、灵琐、崦嵫、咸池、阆风、春宫、昆仑、不周山等,这些都是神话中的地方;“我”看到的扶桑、若木、帝阍、佚女都是神话中的人与物;“我”所驱使的羲和、飞廉、雷师、鸾皇、凤鸟、蛟龙等都包含着神话的内容和色彩。同时,诗人大胆想象,展开浪漫主义的翅膀,南访重华、饮马咸池,上叩阊阖、下求佚女,朝发天津、夕至西极,神游太空、驰骋仙境,使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山川河流等,构成了一个雄奇壮丽的境界。尤其是他“两次天游”所描写的超妙境界,更加瑰丽奇异,使刘熙载不由得慨叹:“文之神妙,莫甚于能飞。”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令人目眩神迷,鲜明地体现了作品的浪漫精神。

《离骚》中的比喻、象征更体现了浪漫精神的气派。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等。东汉王逸为《楚辞》作注,他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经过一番比喻象征、幻化升华,屈原把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斗争、美与善的崇高、恶与丑的卑鄙、光明与黑暗的不可两立等内容形象地表现出来,寄情于物,托物以讽,华丽辞藻背后隐藏着屈原忧愤的心。鲁迅对屈原的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者,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可见其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的深远。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他以其浪漫风格、浪漫气派,开辟了一个浪漫主义的文学流派,也为人类在心灵追求上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屈原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卓越风姿在中国千年历史中始终熠熠生辉。在世界范围内,他同样以其成就、贡献和名望获得极高的评价。世界和平理事会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1953年)之际,确定屈原为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虽然这位伟大人物的美政理想落空了,但他的生命却是饱满的,他最美好、最可贵的爱国精神、贵族精神、浪漫精神通过《离骚》留给了后世,融会到我们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意识、伦理观念等各个方面,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余韵不绝,不断地震撼苦闷求索的心灵,涤荡浑噩庸碌的灵魂,点燃热爱生命的火种。今天,我们更应该倍加珍惜屈原精神,让屈原精神在新时代里散发出光和热,让那恢宏瑰丽的锦绣文章像一缕永恒的精神血脉,穿越千年时空,涌动在代代文人心中。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china-wenshi/20230416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