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文史百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原文与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原文与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每与人论及此词,人多以为自“梦回吹角连营”至“弓如霹雳弦惊”皆梦中情事。这是带有普遍性的一种误解。其原因是把“梦回”二字错释为“梦中”或“梦中回到”之类的意思了。“梦回”怎讲?就是梦醒...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每与人论及此词,人多以为自“梦回吹角连营”至“弓如霹雳弦惊”皆梦中情事。这是带有普遍性的一种误解。其原因是把“梦回”二字错释为“梦中”或“梦中回到”之类的意思了。“梦回”怎讲?就是梦醒。牛峤《菩萨蛮》:“山月照山花,梦回灯影斜。”李璟《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均可为证。“梦回”二字实在是全词的关键所在,确定了这两个字的涵义,就可以肯定词中所写的分炙点兵、飞马拽弓,种种雄壮的场面,并非醉梦中的幻影,而是少年时代的亲身经历。这首词从开头第一句起,就是往昔战斗生活的追述,一口气写了九句,直到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才落到今日。《破阵子》分上下两片,按照习惯,过片应当有个转折。辛弃疾哪里管得什么习惯?豪情涌来,直泻而下,如飞瀑惊湍,酣畅淋漓,最后戛然而止,轻松地收拢了起来。若非有千钧笔力,如何做得到!写诗填词要有这等手段,才见功力。敢于放,善于收,方为高手。人称稼轩词豪放,的确豪放。但决非剑拔弩张、狂呼大吼,而是在豪放中有节制、有含蓄,有一种内在之力、沉郁之气贯注其间。明白了这一点,才算是懂得了辛词的妙谛。

作者在《破阵子》词牌下曰“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同甫”是陈亮的字,他“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宋史》本传)他因坚持抗金,遭到当权者的嫉恨,几次被诬下狱,人目为“狂怪”。但辛弃疾和他志趣相投,是知心的朋友。刘熙载《艺概》说:“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陈亮的《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大声鞺鞳,气势磅礴,不亚于辛词。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陈亮从浙江金华到江西上饶访问辛弃疾,住了十天。他们一起游览了鹅湖等地。分别以后彼此怀念,不止一次以《贺新郎》词相赠答。这首《破阵子》作于何年难以考明,只知道是特为陈同甫所作并寄赠给他的。词里回忆自己过去的战斗生涯和豪情壮志,也表达了壮志未酬白发已生的悲愤心情,含有激励对方、寄以希望之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两句都是往事。“看剑”有铅刀一割、渴望杀敌的意味。古典诗词中写剑,往往寄托着雄心,如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李白《独漉篇》:“雄剑挂壁,时时龙鸣。”都是借剑以抒怀。这里的“看剑”也是一种感情的流露,不可仅仅当成一个动作的交代,轻轻放过。而“醉里挑灯”则为“看剑”渲染了背景和气氛,增添了浪漫色彩。这一句是写夜间,下句写清晨。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可见古代军中清晨吹角。晨曦之中,各个军营角声此呼彼应,连成一片,是何等森严而又雄壮!我们可以理解为,词人在梦醒之后听到“吹角连营”,也可以想象是这连营的号角声唤醒了词人的梦。“吹角连营”既是“梦回”所闻,“梦回”又是“吹角连营”所致。如同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也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体会。“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写夜,一写晨,一开头就把调子定得很高,正所谓“起句当如爆竹”(《四溟诗话》),引人进入胜境。

这首词不但起得好,接得也好:“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三句应当连读,写的是同一件事,即检阅军队。分炙、奏乐,都在点兵仪式之中。“八百里”语义双关,一方面指牛,用《世说新语·汰侈篇》的典故:“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苏轼诗里也说“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另一方面,“八百里”又兼言营寨分布之广。辛弃疾早年曾参加以耿京为首的抗金起义军,并在军中掌书记。起义军有数十万之众,占领的地区很广。“麾”是大旗。“麾下”指军中主帅所居之地。“分麾下炙”是说代主帅用烤熟的牛肉犒赏三军。“五十弦”指瑟,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翻”是翻奏的意思,刘禹锡《杨柳枝》:“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一句是说乐器中演奏出塞外的曲调。上片最后一句“沙场秋点兵”把分炙、奏乐的活动加以概括,点出是检阅军队。阅兵是战前的准备,秋天草肥马壮,气象肃杀,正是用兵的时节。检阅期间一边翻奏塞外雄壮的乐曲,一边用烤熟的牛肉犒赏三军,其雄壮、肃穆、热烈、豪放,可以想见。

下阕“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写战斗的场面。“作”,好像。“的卢”,骏马名。《相马经》:“马白额入口齿者,名云榆雁,一名的卢。”《蜀志·先主传》注引《世语》:“刘备屯樊城,刘表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渡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弓如霹雳”是说弓弦响声如雷。《南史·曹景宗传》载:“景宗谓所亲曰:‘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隋书·长孙晟传》:“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辛弃疾这两句词用了典故却让人不觉得是用典故。快马良弓,奔腾驰骤于沙场之上,往日的生活是何等豪迈!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大目标:“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就是要收复失地,一统天下,完成君王的使命,赢得自己的功名。从词的开头到这里都是回忆,包括当年的战斗生活和当年的理想抱负。最后一句才回到今天:“可怜白发生!”辛弃疾遭受压抑,岁月蹉跎,光阴虚度,昔日金戈铁马的生涯只是一段回忆,而昔日的豪情壮志也已化为泡影。鬓边的白丝,这严酷的不可扭转的现实使词人产生难以言说的悲愤。前九句的“壮词”如果说是豪壮的话,到末尾就变成悲壮了。

范开《稼轩词序》曰:“器大者声必宏,志高者意必远。”辛弃疾诚所谓器大志高者,所以他的词声宏意远。词自《花间》以后走上一条狭而又深的路,“大都类似清溪曲涧,虽未尝没有曲折幽雅的小景动人流连,而壮阔的波涛终感其不足。”(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前言》)辛弃疾继苏轼之后另辟蹊径,以如椽之笔抒壮阔之情。词中那战斗的场面,英雄的气概,确实足以震撼 千古。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