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设立四夷馆
永乐五年(1407年)为培养外交翻译人员,设立四夷馆,专门负责四夷往来文书的翻译,并在此教习诸蕃语言文字。初设蒙古、女直(女真)、西番(西藏)、西天(印度)、回回(阿拉伯)、百夷(傣族)、高昌(维吾尔族)、缅甸8馆。正德年间增设八百(掸族)馆,到了万历年间又增暹罗馆。四夷馆教习亚洲诸民族语言文字,是为了培养了解诸夷历史地理、夷情的翻译人材。其目的主要是储备翻...
永乐五年(1407年)为培养外交翻译人员,设立四夷馆,专门负责四夷往来文书的翻译,并在此教习诸蕃语言文字。初设蒙古、女直(女真)、西番(西藏)、西天(印度)、回回(阿拉伯)、百夷(傣族)、高昌(维吾尔族)、缅甸8馆。正德年间增设八百(掸族)馆,到了万历年间又增暹罗馆。四夷馆教习亚洲诸民族语言文字,是为了培养了解诸夷历史地理、夷情的翻译人材。其目的主要是储备翻译人才,应急之用。到弘治七年(1494年),改隶太常寺,增设卿、少卿各一员,提督四夷馆,后裁卿,以少卿为主官掌其事。清朝沿置,更名四译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