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戏曲
元代的儒生出路较窄,一部分转而关注通俗文学,故戏曲、小说都得到发展。戏曲在元代逐渐完备,分为杂剧(北曲)和南戏(南曲)两个系统。杂剧在金院本与诸宫调的基础上形成,以唱为主,唱词由同一宫调的套曲组成,并有科(动作)白(念白)以配合表演剧情,一个剧本通常分为四折,由一个演员(正末或正旦)演唱到底,其他演员只作念白。杂剧有本色派与文采派之分,一般认为关汉卿为本色派...
元代的儒生出路较窄,一部分转而关注通俗文学,故戏曲、小说都得到发展。戏曲在元代逐渐完备,分为杂剧(北曲)和南戏(南曲)两个系统。杂剧在金院本与诸宫调的基础上形成,以唱为主,唱词由同一宫调的套曲组成,并有科(动作)白(念白)以配合表演剧情,一个剧本通常分为四折,由一个演员(正末或正旦)演唱到底,其他演员只作念白。杂剧有本色派与文采派之分,一般认为关汉卿为本色派大师,而王实甫为文采派的巨擘,二人代表作有《窦娥冤》《西厢记》等。南戏形成于南宋时的温州一带,也由唱词与科白组成,歌多采民间俚谣巷调,不限宫调,演唱也不限一人,形式较杂剧自由,但题材不如杂剧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