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罗兰(人物事迹_文学形象研究)
一九二七年九月至一九二八年六月,茅盾在经历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一幕”后,完成了处女作《蚀》三部曲: 《追求》、《动摇》、《幻灭》。方罗兰是《动摇》中的一个人物,虽不是全篇的主人公,但他反映了剧烈的阶级斗争中部分所谓“革命者”的精神状态,很有典型意义。
一如这部小说题名所标示的,方罗兰的基本性格特征便是动摇。
受到大革命浪潮的裹挟,这个大学毕业五、六年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加了革命队伍,并在湖北的一个小县城里担任了国民党党部委员兼民商部长。一九二七年春夏之交,正是国民党“武汉政府”叛变的前夕,阶级斗争空前尖锐。一方面,土豪劣绅等反动势力在作困兽之斗,对于革命力量进行垂死的猖狂反扑;另一方面工农群众运动蓬勃高涨,他们表现出要求主宰历史的勇敢革命精神。而混在革命队伍里的反动分子则在明里暗里地破坏捣乱,并伺机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以便把革命群众淹没在血泊之中。复杂尖锐的阶级斗争在方罗兰所在的小县城里,也毫不例外地急剧开展。在这场斗争中,方罗兰的态度是左顾右盼、迟疑不定、动摇软弱的。
在方罗兰身上,存在着一定的革命性。在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面前,他有过斗争要求。他痛恨反革命势力造谣惑众、煽动店东罢市、雇用打手制造恐怖气氛的阴谋,也曾捏紧拳头,感到“不镇压,还了得”!但是对于革命,他没有深切的认识,又十分害怕人们说他赞成“共产”。一想到人们用“共产”的罪名指责他,就“毛骨悚然”、 “慌慌张张”、 “左右狼顾”了。因此,在对敌斗争中,方罗兰患有严重的“软骨症”。他的动摇的性格在同胡国光的关系上,表现得相当突出。
胡国光是只积年的老狐狸。大革命的风暴袭来时,他施展了狡诈的手段,混进了商民协会,并当上了协会执行委员,进而耍尽伎俩,骗取了店员的信任,甚至被选为县党部执行委员兼常委,变成了“党国要人”。他利用职权煽风点火,干了许多反革命勾当,以期取县长而代之,把持全县的大权。方罗兰对这个混进革命队伍内的反革命两面派、野心家的阴谋活动,并非全无觉察,但态度暖昧,从未认真而坚决地作过斗争。有人曾经揭发过胡是劣绅,方罗兰却“敷衍过去,竟没有彻底查究”,只是以“胡某不孚众望,应取消其当选委员资格”,草草了事。在胡国光一手导演的店东与店员的矛盾冲突中,方罗兰的处理很不得力,总是哀叹“我也无能为力”,既感到店员生活果然困难,又感到他们的要求过高,根本不理解这场矛盾冲突的实质。在胡国光的节节进攻前,方罗兰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夏斗寅部叛变在即,小县城在胡国光操纵下,“充满了猜疑,攻讦,谣诼,恐慌,人人都预感到这是大雷雨前的阴霾”。作为省特派员的李克提出要镇压城里的反动派,方罗兰却说: “拘捕城中的反动派,怕不容易罢?”这一句就道出了方罗兰在对敌斗争中动摇不定的思想根子。
伴随着对胡国光进攻的步步退却,方罗兰对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恐慌万状,将农民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视为“轨外行动”,甚至认为农民群众的造反加深了“城里恐慌”、 “人心恐慌”,这更同汪精卫派对农民运动的诬蔑一个腔调了。
方罗兰所恪守的是“仁慈”的“中和”哲学。土豪劣绅指使流氓在城里暴动,轮奸参加妇协的女子,残忍地用铁丝穿乳房,凌虐致死。在这样血淋淋的阶级斗争事实面前,他却有他自己“独特”的感慨: “你们剥夺了别人的生存,掀动了人间的仇恨,现在正是自食其报呀!你们逼得人家走投无路,不得不下死劲来反抗你们,你们忘记了困兽犹斗么?你们把土豪劣绅四个字造成了无数新的敌人;你们赶走了旧式的土豪,却代以新式的插革命旗的地痞,你们要自由,结果仍得了专制。所谓更严厉的镇压,即使成功,亦不过你自己造成了你所不能驾驭的另一方的专制。”革命,在方罗兰眼里,竟成了无可理喻的互相残杀,难怪他要发出如下的告诫:“告诉你吧,要宽大,要中和,惟有宽大中和,才能消弥那可怕的仇杀。”
方罗兰的动摇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对革命运动的态度方面,同时也表现在爱情问题上。方罗兰的太太陆梅丽“婉丽贤明”,婚后,两人感情很好。后来,方罗兰因工作的关系,结识了浪漫女子孙舞阳,对孙舞阳产生了好感,并逐步发展为恋情。于是对陆梅丽的爱情发生了动摇。他虽然感觉到太太仍保留着以往的姿色,但又发现了她以前所未曾发现的缺憾,诸如心胸狭窄、意志消沉、思想不太解放,等等。而孙舞阳的一颦一笑却牵扯着他的心,倩影在脑际挥之不去,在孙舞阳的身上发现出许多好处来:天真活泼得可爱,令人心醉、不胜幽怨的刹那间的静默,细腻温柔的心,洁白高超的灵魂……但他对孙舞阳的爱情也是动摇的。怯懦而又优柔寡断的方罗兰既不敢对太太道出真情,在方太太责问时,百方辩解,拒不承认自己对孙舞阳的迷恋,又下不了决心,以孙舞阳来代替现在的太太,羞于向孙舞阳倾诉自己的感情。他深深地陷落在迷惘、矛盾、烦恼、痛苦的感情漩涡中而不能自拔。太太吵着要离婚他不愿意,对孙舞阳的恋情又无法放弃,如果不是孙舞阳率先向他明确表示她不能爱他的话,这幕闹剧不知何时才是终了。
在大革命的年代里,自然不乏对现实有真切认识、敢于在暴风雨中冲击的真正的革命青年。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是被革命狂涛卷进来的知识青年,他们置身在瞬息万变的革命现实中,对革命却并无正确认识,往往被复杂的斗争搞得眼花缭乱、晕头转向,毫无应付事变的各种能力。由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劣根性未能得到很好的改造,在斗争的紧急关头,变得动摇不定,左右摇摆。方罗兰这一人物形象便真实地表现了这部分知识青年的精神面貌。方罗兰动摇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以及最终的仓促出逃,向人们表明,革命是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其中必然混和着污秽和血,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执着而沉勇的追求,那么大浪淘沙,必将会被怒涛席卷而去,所谓的“革命者”充其量只是历史上匆匆来去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