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生(一)(人物事迹_文学形象研究)
卢生,是唐代沈既济《枕中记》中的主人公。
卢生出身于平民家庭,家里有良田五顷,虽不奢华豪富,倒也衣食无虞。但他绝不满足于仅够温饱的生活,尤其不甘于默默无闻地了此一生,对自己“衣短褐、乘青驹”出现在人前的形象颇感窘迫。他风度潇洒,善于结交。当他风尘仆仆来到旅舍,与“摄帽驰带”、颇具仙风道骨的道士吕翁邂逅,一见之下,便“共席而坐,言笑殊畅”,宛如友人。但卢生虚荣心强,常常自惭形秽,这使吕翁大惑不解。卢生对吕翁剖露心迹的一番表白,道出他深深陷于烦恼的真实原因,实际上也揭示了他的思想局限,显出他涉世不深的天真来。他所向往的,是“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非凡业绩,是“列鼎而食、选声而听”的优裕生活,是“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的权力、威势,唯其如此,才是他孜孜不倦苦苦追求的“适”。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曾效仿名人雅士,踏上他认为致“适”的“必由之路”:先是攻书求学,后是别家远游,终因未得机遇,又无缘接近统治阶层,不能得到赏识,更难谈得上重用,理想的幻灭是当然的。这正是当时绝大多数平民知识分子的真实处境。无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而陷于烦恼不能自拔,这是寄望过高而不可能如愿以偿、飞黄腾达的知识分子的共同结局。卢生在碰壁之后,毫不例外地颓丧、懊恼,郁郁不得志,以致于提到自己的经历和遭遇便一改刚才还是谈笑风生的神态,变得无精打彩,连眼睛也失去了光泽,恹恹思睡。
卢生的心态为吕翁洞察,因而他竟意外地得到了一次满足虚荣心的机会。在吕翁给的枕头作用下,卢生昏然入梦。他先是娶了容貌美丽而嫁妆丰厚的妻子,又中举作了官,而且仕途得意,官运亨通。他一展雄图,为民除弊兴利,又救国于危难之际。百姓刻石立碑记载他的功德,皇帝恩宠至极。谁料因此遭来同僚的暗算,被贬官不算,又陷于囹圄。此时的卢生,悔恨不迭, “何苦求禄”又成为主调子,反倒留恋过去曾为之困扰不已的“衣短褐,乘青驹”的清寒生活。及至被平反昭雪,重登高位,享尽奢华,他仍以过去躬耕田园的生活为乐事。在沉疴缠身、行将辞世之际,他给皇帝上表,极言感恩戴德之语,其中流露的,也不乏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意。
梦中的卢生中年得官,功成名就,荣华富贵,又屡遭世间风霜,几经沉浮,饱经风霜后死去了,现实中的卢生却彻底醒悟了。死去的,是他过去从未怀疑过、动摇过的虚荣心。现实中的卢生,只看到壮志已酬后威赫张扬、志满意得的一面,而梦中的卢生,则领略了官场上权贵角逐、相互倾轧、世态炎凉的一面,这一面是他从未了解过的、最能教育和唤醒被功名利禄的诱惑扭曲了的、原本是纯真朴实的卢生。枕中一梦使他看透了他原来理想的荒唐,反过来追求平常和宁静。同时,也使他明白了自己虽然具备救国济民的素质,但缺乏抵御同僚陷害的精神准备和应变能力。梦中,他先是踌躇满志,春风得意,后是战战兢兢,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地度过了几十年的官宦生活,而在现实世界,这些只不过短暂的一会儿,睡时主人“方蒸黍”,醒来时黄粱犹未熟,此情此景再现实不过地晓谕他人生之短暂,而费尽青春年华所求之生活又是这样坎坷。吕翁告诉他“人生之适,亦如是矣”则是最好的结语。
卢生是唐代甚至是历代平民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他的现实境遇是社会中知识阶层心态和遭际的真实写照,而他的醒悟则是作者的理想所在。卢生认为吕翁用“送梦”之法是为了打消他的欲望,作者写卢生,则是借此形象来唤醒沉溺于功名利禄的追求而执迷不悟的芸芸众生,这大概是作者刻画卢生这一艺术形象的良苦用心。卢生之所以能在我国文学长廊上占据一席之地,其原因也正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