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论定”及其他》(原文全文)
一中国人喜欢说“盖棺论定”,因为在“盖棺”之后,任何人便不会再有增减,既不能再向善,也不能再为恶,于是可以“论定”。其实不然。被论之人虽已“盖棺”,设论之人却尚在人世,他(或他们)还会有增减,既能向善,也能作恶。所以,“盖棺”不能“论定”。二“盖棺”是客观事实,“论定”是主观评价。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评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势而异,所以会有重估,会有平反,会...
一
中国人喜欢说“盖棺论定”,因为在“盖棺”之后,任何人便不会再有增减,既不能再向善,也不能再为恶,于是可以“论定”。
其实不然。被论之人虽已“盖棺”,设论之人却尚在人世,他(或他们)还会有增减,既能向善,也能作恶。所以,“盖棺”不能“论定”。
二
“盖棺”是客观事实,“论定”是主观评价。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评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势而异,所以会有重估,会有平反,会有翻案。远者如孔夫子、秦始皇,千载而下,至今人殊论异。近事如南京大屠杀,铁案如山,却仍有人冀图翻供。
“盖棺”不是论定之时,得其反,倒是争论之始。
三
论定不在盖棺后而在盖棺前。论定不在论者的言辞,而在铁铸的事实。几十万人的鲜血在南京铸下的铁案,有舌如簧也是无法更易的。
善者自善,恶者自恶。口说的、铅印的、批的、墨写的种种,若背于事实,大抵无效——大抵,即或有效于一时,大抵不能久长——大抵!
四
先前有人说鲁迅是伟人;新近有人说鲁迅不是伟人,足见“盖棺”并未论定。是与否姑置不论,然而于“三一八”惨案之后,敢于撰文抗争且于篇末题道“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写的,并世能有几人? 左联五烈士牺牲之后,敢于直斥反动派为“在灭亡中的黑暗的动物”者,并世能有几人? 直到临终,对自己一生行事无怨无悔,敢于说“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者,并世能有几人?
伟大与否,岂在论者的雌黄。
五
有些人与事之难于论定,在于扑朔迷离,文献难征。
鲁迅说,中国的事“有明说要做,其实不做的;有明说不做,其实要做的;有明说做这样,其实做那样;有其实自己要这么做,倒说别人要这么做的;有一声不响,而其实倒做了的。然而也有说这样,竟这样的。难就在这些地方。”
于是,观察不同,立论迥异。论定谈何容易!
六
中国的历史上,多的是强者打了弱者的事实,却又多的是弱者打了强者的记载。鸦片战争如是,义和团如是,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如是,此后的种种亦如是。
究其由,因为强者的声音可以放大。
读史,于此等处不能轻易放过。
七
哲人说:
“看它的过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现在,看它的过去和现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将来。”
“有其父必有其子。”
“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如果反推:
“从现在的昏庸来推测其过去的行事。”
“从儿子的恶行,推论老子的德性。”
“从齐家治国之无能,推想其诚意正心之虚伪。”
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