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搭台谁唱戏-》(原文全文)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说法很红火了一阵。我曾觉得这口号多少透着一方为主一方为“附”的气息,但细想,“文化”与“经济”联袂的实际情形也大抵如此。好在这口号现在已不太响了,倒是另一种“文化搭台”的戏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久演未衰,值得一议。
编书、出书,无疑是文化人的事,即使售书也理当是文化商人才干得好的营生。然而,现在是谁都能编能出,包括文盲半文盲。报载,有位已做了九年书屋老板的“湖南大姐”就是个除了小学课本任何书也看不懂的书盲,她“看到市场上什么样的书抢手,便立即组织写书快手们模仿炮制(市场上流行的金庸武侠小说起码有10个版本是她雇“枪手”仿制的赝品),接下来是一群中小学语文教师为到手的书稿编辑校对,然后找个校办印刷厂……”
联络写家、教师和校办印刷厂编书出书,可谓彻底的文化搭台了。然而,登台唱红的却是一位半文盲的“大姐”——贩黄的书商。
“名为颁奖,实为骗钱”——这是10月25日《人民日报》披露“东方文艺社”内幕的一篇调查的标题,正可概括这些年许多地方频繁上演的一种“文化”戏。随便拉几个人,搭起一个什么中心或什么文艺社、评委会的草台子,专搞所谓“笔会”、“大赛”、“文化艺术节”之类活动,许以“明星诗人”、“桂冠诗人”、“新潮作家”等等称号,或诱以荣誉证书、特邀编辑甚至记者证什么的,大敛其财。就说北京那个“东方文艺社”吧,光是“鲁迅奖”颁奖活动已办了5期,每期收入不下数万。但出乎意料,有资格向人颁发“鲁迅奖”的主将竟是一位不曾听说过的“着名诗人”,其帐下听令者也不过是他的亲属和招来的无业人员而已。
挂着科学算命招牌的,其实是不知科学为何物的油混子,拉起弘扬传统文化的大旗,宣称不但在千里之外发功能治病而且还能扑灭森林大火的,则是胸中有些墨水,口含三寸不烂之舌而不甘清贫,欲求闻达于天下的雅人。在一些不义的“义演”、出丑的“选美”或花数十万巨款修建影视明星纪念碑之类的文化艺术活动中,粉墨登场的除了各式“星”、“模”,自然还有某些官员,至少要剪个彩,讲个话,给个镜头提高点知名度吧?——瞧,正说着,又飞来江西某县的一份小报,兜售这些文化下水甚至垃圾的竟是该县所谓“科技开发中心”呢。
商潮汹涌,“群英”纷起,八仙闹“海”,各显神通,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何以各路仙家都将“文化”作为托起自己的舞台?
显然,文化乃人类精神财富,高雅之物,文明使者,即或身不能及却也心向往之,这是人之常情。“神仙”们以此为旗相招诱,自是他们高明所在,恰像一个内心十分虚伪的人也会在心理问卷上填写自己生性诚实一样,毕竟诚实远比虚伪的名声为佳。此其一。
其二,恐怕也与这些年来文化概念的泛化关系极大。诗词字画教科书是文化,三寸金莲春宫画也是文化;《孙子兵法》《红楼梦》是文化,奇门遁甲推背图也是文化;斗鸡走狗偷情养汉和唱歌跳舞读书阅报一样风流潇洒,逛阴曹地府阎王殿(游艺宫)与观长城故宫兵马俑都能怡情养气……我实在弄不明白,这种大到天体小到裹脚布都是文化的观点,除了正好被各种骗子和“文化虫儿”用来包装自己,还有别的什么意义?
一方面被冷落被歧视乃致有些“地段”几成沙漠荒原,一方面又被俗化、泛化到无所不“文”而备受淘金者“重视”,这同样是民族文化的悲哀。
1994年12月14日